■文\李 境 图\林 闽 李 境
近年来,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青少年学生对新闻事业的兴趣,丰富青少年学生校外生活,衡阳日报社通过打造小记者队伍,精心谋划、认真组织了听、看、学、做、创等系列活动,努力为小记者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小记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彰显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2022年,《衡阳晚报》小记者是忙碌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他们的身影在众多重要舞台亮相,他们的笑容绽放出许多经典瞬间,他们的成长在付出中收获。
2022年,他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在这里,他们领略不同风景;在这里,他们为理想蓄力;在这里,他们展示自我;在这里,他们学会关爱他人……让我们一起回眸2022年《衡阳晚报》小记者收获满满、硕果累累的“旅途”。
继承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2022年,《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策划组织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80余场,累计组织2100余名小记者走进湘南学联、罗荣桓故居纪念馆、中国共产党衡阳历史馆,穿越烽火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校组织小记者来到西湖公园夏明翰烈士铜像广场、湖南第三师范旧址蒋先云烈士纪念碑前、衡阳市烈士公园,重温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誓词,深切缅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寄托对烈士的深深哀思。
“聆听老兵故事 继承光荣传统”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老兵们回忆峥嵘岁月,激情讲述革命经历,生动再现了那个英雄辈出、挥洒热血、艰苦奋斗的时代,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小记者们则为老兵佩戴红领巾并献上鲜花,表达心中的敬意。
“十一”前夕,各小记者站先后开展“童心向党迎国庆”文艺汇演、“牢记强国使命 争做时代好少年”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中,小记者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歌颂党的光辉历程,表达“永远跟党走”的崇高信念和坚定决心。主题演讲比赛带来了新时代小学生的红色故事和爱国宣言,他们表达流畅,充满自信,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自己对爱党爱国的理解。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策划推出了“剪纸艺术进校园”“小小木工体验”“船山书院采风”“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均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系列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让小记者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孩子们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原来木工工艺这么好玩,只要我们耐心认真、精益求精,也能做出不错的作品。”在“传统工艺进校园,我是小小木工”体验活动中,主讲人介绍了木工的起源与历史,并详细介绍了木工先师鲁班如何通过观察生活发明锯子等木工工具,演示了锯、凿、刨等木工操作。活动中,小记者们先自由发挥进行创造加工,打造自己心仪的玩具,然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各种木工工具对作品进行修改、装饰。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人如痴如醉。”在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后,小记者伍康阳沉浸于戏曲的独特魅力中。《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与市歌舞剧团联袂主办的“多彩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童心”活动,先后在全市27个小记者站开展,每个节目都能引起极大的反响,大批师生被“圈粉”。大家在体验了这些非遗项目后纷纷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韵味,希望今后能继续学习、传承非遗项目。活动中,小记者们详细了解了衡阳丝弦的历史、演变和道具后,还在舞台上体验丝弦演奏的站位与发声。“衡阳丝弦是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校园能成为传播它的沃土”,国家一级演员、衡阳丝弦传承人江春燕在现场教学中说道。
积累成长经验 进行实地采访
2022年,小记者们身穿红马甲、手拿采访本奔走于校园、机关、工厂、公园,围绕“双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境保护”“非遗”““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热门话题,用“街采+现场对话”相结合的形式,对关切话题进行探讨。全年共组织37次采访,小记者们的采访功力、沟通能力与写作水平通过活动得到了迅速提升。
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垃圾如何能变成资源,怎样焚烧、发电?又如何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目的?小记者们分批走进衡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地探究垃圾变废为宝的秘密。小记者们提问该厂安环工程师、锅炉运行员、热控工程师、污水值班员,详细了解垃圾的种类、作用和垃圾发电的过程和垃圾焚烧发电的流程。
“地震前有什么征兆,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发生时身处不同地理环境下该如何自救……?”带着这些疑问,小记者们探访地震台,学习地震科普知识。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在活动中,了解到了不少地震成因和自我保护技能。今后,要向同学们和家人多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做个小小防灾减灾宣传员。
“人体有多少血液?一共有几种血型?血液采集回来之后还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多大年龄可以献血?”小记者们带着好奇走进市中心血站,近距离观看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和储存的过程,了解血液的科学知识。参观中,小记者们带着敬意与疑惑现场采访多位无偿献血市民,并纷纷表示,献血就是用自己的血液帮助生病的人,让生病的人好起来,长大后也要参加。
在衡阳市“数字经济日”线下体验活动中,小记者们走进衡阳智造谷、蘑菇车联,体验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各类沉浸式场景,实地了解数字经济的无穷奥秘,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小记者们不仅见识了不少“黑科技”,还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大大激发了自己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回家之后,我会把今天看到的精彩场景分享给家人、朋友,今后也会以小记者的身份宣传衡阳的数字经济成果。”
躬行劳动实践 体会丰收喜悦
为教育引导小记者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各个小记者站都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劳动、体会劳动、爱上劳动。
“首先称好饼皮与馅料,之后将两者搓圆,再将饼皮压扁,放上馅料,包裹好,再放进模具压平,最后按压模具,成型的月饼就出来啦!”中秋节前夕,在专业烘焙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动手制作,捏饼皮、放馅料、装入模具、压制成型、装箱烘焙、冷却……一个个月饼呈现在大家眼前。小记者们领到自己做的月饼,一张张笑脸上挂着收获的成就感。此外,“话端午·包粽子”“品尝传统味道制作冰糖葫芦”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小记者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佳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丰收季,各种农作物已经硕果累累,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带着好奇之心,去乡村的田野,体验丰收的喜悦。“同学们采摘橘子时不要折掉树枝,左手捧着橘子,右手用剪刀在离橘子1厘米处剪一下就可以了。”果农耐心地教小记者怎样摘橘子。农田里,大伙事先按照高低年级搭配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忙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孩子们的书包里已装满了沉甸甸的“战利品”,一个个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2022年,也有很多家长发来了暖心“告白”。有家长这样说,孩子成为小记者后,变化真的看得到,遇到事情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通过各类培训和活动,更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锻炼了胆量,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助。《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负责人称,引导小记者们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是小记者俱乐部搭建的初衷,也是小记者俱乐部的“初心”。未来,小记者俱乐部将一如既往,组织更多妙趣横生的活动,陪小记者们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