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通讯员 许爱华 何仁斌 吴 磊 冯浩宇
9月15日,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李花缘种养经济合作社,近10万只良种鸡正争相啄食,负责人阳国清在鸡舍查看自动投料情况。阳国清是李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创客”。
十年前,他怀揣600万元回乡建禽蛋加工厂。十年后,该合作社产值已超1.2亿元。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李花村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实施“订单农业”3000余亩,并带动周边7个村共同发展,形成了以李花村为中心的湖南省万亩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难不难?党员带头,就不难!近年来,衡东县从创新意识强的党员入手,将党员的先进性与“创客”融合,全力推进党员“创客”行动,大力培育党员“创客”,通过培育一个党员“创客”,带动一个领域,辐射一条产业,造福一方水土,实现了强党建和促发展的“同频共振”。如今在衡东,像阳国清一样的党员“创客”不断涌现,他们懂农业、有技术、爱家乡,在广袤大地上大显身手,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精选“领头雁”,建好“创客”群
“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是致富方!”喊出这句口号的是杨桥镇东烟村兴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涛。打过工,当过村委会主任,有丰富的乡村产业发展经验,作为一名党员“创客”,刘文涛也是村民心中的致富带头人,他的合作社能解决500余名村民就业。
“党员‘创客’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我们必须强中选强、优中选优。”衡东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党员“创客”有着严苛的标准,被选取者必须具备创业干事的想法和干劲,能吃苦耐劳,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衡东县,党员“创客”被细分为产业领军“创客”、新型农民“创客”、特色工匠“创客”、专业技术“创客”等不同类型。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总体思路,建立了衡东县党员“创客”人才库和党员“创客”培育对象库,全县共储备了农村党员“创客”人才299名,党员“创客”培育对象1036名,其中正式人选520名、后备人选516名,257个村(社区)都至少培育了2名农村党员“创客”,创客年龄最年轻的仅20岁。
★授渔予“群雁”,扶好“创客”智
“在衡东,你住过这样的酒店么?”近日,一名来自洣水镇的党员“创客”陈佳杰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探店视频,一天内的浏览量突破1万。
陈佳杰是衡东县2023年党员“创客”技能培训班的首批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流量密码”。据该县电商党员“创客”孵化基地(尚智直播基地)负责人仇健介绍,基地正在为全县“党员”创客培训,每期35名学员,大家可以学习到直播理论、直播创业项目选择与分析、直播推广实践等课程,“为党员‘创客’们打开一扇新的窗,让他们去开拓更广阔的商业天地。”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衡东县近年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全区域覆盖的党员“创客”网络化培育体系,授渔予“群雁”,扶智助振兴。
县乡两级成立党员“创客”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党员“创客”管理服务机构,根据“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在党员“创客”基础较好、做出一定成绩的67个村(社区)设置党员“创客”管理服务室,辐射带动周边党员“创客”培育工作;衡东县委组织部依托县内知名培训机构建成了4个党员创客“孵化”基地,邀(聘)请相关部门行业的专业人士、农业产业带头人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党员“创客”导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创客”创新创业技能和本领。目前全县创客师资库入库教师达85名。
今年,衡东县正分期分批对全县17个乡镇党员“创客”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确保村村有电商“创客”,个个电商“创客”服务乡村振兴。
★“头雁”领“群雁”,发挥“创客”能
在“头雁”引领下,乡村振兴迸发出了新活力。
——党员带头创业。通过大力培育党员“创客”,形成了“头雁效应”,衡东县鼓励支持党员投身创业大潮,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党员“创客”谭泽林,依托衡东厚重的土菜文化,创办了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营业额达1.5亿元。
——党员带领创新。衡东县为技术“创客”搭建了工作站、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为“创客”搭建舞台。总部位于衡东县的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为企业技术“创客”建立了湖南省车用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汽车电动油泵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东健药业建立了衡东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在党员“创客”带领下,科技创新的氛围弥漫整个县城。
——党员带动服务。通过实施“头雁工程”,该县拓宽选拔基层优秀人才视野,配强培优带头人,打造一支基层社会治理“创客”铁军。党员“创客”邓文彬担任大浦镇青鸦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不断创新社会治理能力,聚集全村有志贤达之士,帮助村里建学校、修公路、兴水利。现在,全村道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青鸦村的美好明天。
★党建聚合力,同频促发展
“把党员培育为‘创客’,把‘创客’发展为党员,充分发挥抓党建促发展作用,实现强党建与促发展的双赢。”衡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周峰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扁平化”要求着力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在产业链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非公企业建设联合企业党支部,在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内建立党支部,使党员“创客”找到了“娘家”。
目前,衡东县共创建农学协会党组织2个、土菜发展协会党组织1个,专业合作社党组织32个,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34个。科学制定“创客”培养规划,把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愿意加入党组织的“创客”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重点培养,保证每年吸纳的“创客”培育对象入党数量达到发展党员总数的25%。同时,注重把党员“创客”中的优秀分子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通过跟踪培养、实践锻炼促其成长,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蓄新生力量。霞流镇大泥塘村党员“创客”谢佳荣成立衡东县大泥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水稻、油菜种植,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在村“两委”换届时被推选为党总支书记。
近年来,衡东县共有247名党员“创客”进入村“两委”班子,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通过充分发挥抓党建促发展作用,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