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护佑新生儿,交出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高分答卷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织就“消除”网 孕育新希望
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护佑新生儿,交出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高分答卷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简称,这三种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均可通过妊娠、分娩、哺乳由母亲传染给婴儿,让人闻之色变。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以下简称“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是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传染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衡阳自2009年启动试点,到2011年全市实施,从2015年提质增速,到2017年重点部署,再到2022年攻坚达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配合、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具有衡阳特色的“预防—筛查—干预—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服务体系,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连续、系统、综合、规范的防治服务。


  强机制,“一盘棋”推进工作


  3月底,我市消除母婴传播国家评估迎评工作专班成员,各县市区卫健局、妇幼保健院,市直及驻衡部省属各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相关负责人集结一起,召开全市消除母婴传播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消除母婴传播国家评估迎评工作,助力实现全市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目标。

  这样多部门、多机构联合参与的会议在我市常态化举行。9月7日,全市再次召开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培训会,授课专家涵盖实验室、信息数据、权益保障、疾病治疗等领域。

  为了做好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我市形成了全盘统筹、分工协作、联防联控的长效工作机制。市里成立了消除母婴传播工作专班,将消除母婴传播作为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予以重点保障,与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也日益紧密。市卫健部门牵头,财政、民政、教育、公安、司法、人社、宣传、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在阻断母婴传播、项目经费支持、感染对象权益保护、关怀救助、反对家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引导等方面共同发力。市民政局不断完善防治与救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艾滋病患者及家庭得到及时救助,截至2022年,共有402名艾滋病患者家庭纳入城市低保、416名艾滋病患者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庭实施临时救助462人次,发放救助金近50万元,为全市33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每月发放950元的基本生活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妇联共同建设“家和姐姐调解中心”,实现12338妇女维权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无缝对接;市第三人民医院“温馨家园”、雁峰区雁南之家等社会组织经常性开展预防消除母婴传播公益活动,培训志愿者40余名……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各部门、组织和机构为了做好消除母婴传播项目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犹如一把“利剑”,成为我市各部门工作开展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市将该工作纳入健康衡阳行动、卫生健康工作目标责任制、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考核中。出台了《衡阳市孕产妇服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将预防/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纳入责任追究范围,让各医疗机构项目工作者将消除母婴传播的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头。


  多举措,“弹钢琴”联动管理


  2021年11月,我市某县级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收到信息:一例外地孕产妇郑女士,随男友到该县居住,孕26周时确诊为HIV阳性,多次随访孕妇均不配合,拒绝抗病毒治疗。该院保健科立即行动,进行县、乡、村多方调度,组织人员到村面访。通过不懈努力,最终郑女士同意配合治疗。

  12月,郑女士在该县人民医院产下女婴,按照规范予以治疗。出院后,该县妇幼保健院项目管理专员又对其和孩子进行了定期随访,为孩子免费进行了后续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服务。“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拥有了健康的孩子!”一年半后,看着孩子HIV抗体检测阴性的结果报告单,郑女士喜极而泣。

  这是我市帮扶特殊孕妇解决实际困难的缩影。为了让健康权益公平可及,我市加强动态调整、科学管理,不仅持续开展了关爱帮扶活动,还将消除母婴传播与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健康管理、新生儿保健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综合服务模式。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妇幼健康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强化关口前移,对服务对象进行咨询检测、健康宣教和婚育指导,及时发现、转诊、治疗感染者,降低母婴传播率。

  同时,我市坚持“逢孕必检、逢阳必治”的原则,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作为孕产妇孕13周前或初次产前检查时的必检项目。全市所有助产机构主动为首诊的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感染孕产妇纳入“紫色”妊娠风险分级,由首诊机构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共同管理,建立专人专案管理制度,保证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依托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了“确诊、治疗、分娩、随访”全程管理模式。

  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主体,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助产医疗机构、抗病毒定点治疗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多方联动,将辖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纳入重点管理。建立信息核查制度,做到资源、信息共享。全市发现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99%以上均得到了规范的干预保健服务。

  市卫健委委托市妇幼保健院加强辖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近三年,市、县两级培训50多场,培训人次8000 余人。同时,将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方案印成“口袋书”,下发至所有助产机构。举办全市消除母婴传播知识竞赛,全市共260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参加竞赛,以赛代训。

  在实验室能力建设上,建立了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临床检验中心多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年举办多期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机构等从业人员培训班,三年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强监管,“工笔画”绘就底线


  三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我市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专项经费共1572.62万元。为了确保专款专用,我市制定了完善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各县市区也根据辖区工作实际,制定辖区资金、物资管理制度与流程,确保用途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同级卫健行政部门做好检测试剂费、耗材费、治疗补助和供方相关工作补助等经费的测算与拨付,并及时协调、保障相关物资供应,确保供应不断档、工作不延误。

  “艾梅乙”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周遭以及社会的“有色眼睛”对于此类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在积极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中,信息安全管理也尤为重要。为此,我市切实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指定专人管理,加强项目基础信息登记与采集,及时填报工作月报表和个案登记卡,按要求完成网络直报,定期开展信息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保护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2018年开始针对阳性个案信息实行市县两级联合调查,2019年开始实行暴露儿童随访情况月报制度,项目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艾滋病暴露儿童早期诊断率由2019年的92.31%提升至2022年的100%,梅毒暴露儿童随访率由2019年的93.17%提升至2022年的100%。

  在加强质控管理上,我市不断完善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项目督导与质控,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问责,对问题严重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黑榜通报批评。2020—2022年,市级开展专项质量督导5次,覆盖23个乡镇、97个医疗保健机构;县级开展督导118次,覆盖448个乡镇、229个医疗保健机构。


  广宣传,“讲故事”深入人心


  “由于年龄小,父母工作忙,小时候的我抗病毒依从性非常不好,志愿者们每次随访时,都轻言细语与我沟通,告诉我要好好吃药,好好读书,不要有心理负担。同时也与我父母沟通,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对我的治疗,同时多加关怀,在家要督促我吃药。”邓女士是一名HIV母婴传播感染者,2005年,6岁的她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志愿者持续关怀下,她依从性非常好,不仅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她还放下心理负担组建了家庭。今年8月,邓女士一家人已经幸福地迎接了宝宝的降临,宝宝第一次早期诊断为阴性。

  34岁的HIV感染者王女士于2019年分娩一胎,经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孩子4次诊断均为“阴性”,这次的经历为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2022年她分娩二胎,后续早期诊断和随访到位,母婴阻断再次成功;33岁的万女士从产检时发现HIV,此后一直规范服药,于今年4月顺利生下健康的孩子……

  在全市消除母婴传播项目推动下,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在不时发生。

  做好消除母婴传播,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积极广泛参与,为了加强相关宣传教育,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和社会氛围。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消除母婴传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四进”活动开展妇幼健康教育,将艾滋病防治宣教活动覆盖到所有乡镇、村、组,做到了“四有”,即“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场所有图、群众有资料”,消除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全市各单位张贴了消除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并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开设课程。驻衡高校开展了防艾专题健康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累计举办 800余场次,覆盖全市14所大中专院校、30余万名学生。

  如今,在衡阳各县市区的城区大型小区、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及主要交通要道,都可见各种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广告,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年间,我市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定期刊播的防艾公益广告达1万多条次,全社会形成了共同防艾、守护母婴安全的强大合力。2022年,我市妇幼健康教育覆盖率为94.50%,母婴保健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3.50%,母婴健康行为形成率为92.19%。

  经过多年努力,2022年全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产期检测率均提高到99.99%,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0,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下降至2.10/10万,乙肝母婴传播率0.51%,交出了一份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高分答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织就“消除”网 孕育新希望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织就“消除”网 孕育新希望 2023-09-20 2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