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兰
曾国藩古道是一条经南岳后山登顶祝融峰的朝圣古道,也叫北山朝圣古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我对这条千年古道如此着迷,第七次攀登这条古道时,我选择了独自一人前去。
曾国藩古道在唐朝中晚期时就已开始使用;宋代景定年间即有石刻;清代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出资修缮,因此多叫它曾国藩古道。古道在众多山脊上连绵向上,荡气回肠,千百年来,在众多香客心中,这条古道更是一条无比神圣的“朝圣天路”。
古道的起点位于南岳区寿岳乡红旗村内。站在南岳后山山脚下,遥望祝融峰,感觉到“祝融万丈拨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的伟岸。
我从慈云寺开始攀登。青石板路一路向上,看不到尽头,被脚步磨平了棱角,仿佛向我诉说着历史。我心无杂念,朝着一定要登顶祝融峰的目标,埋头迈步。石板路两旁是撑天的水杉,看不到天,我逐渐觉得压抑起来。
没有回头路,我硬着头皮继续往前爬。终于,头顶逐渐明朗,石板路挣脱了树木的遮挡,弯曲而坚毅地挂在悬崖峭壁上。我听到了汩汩水声,我爬上了古道的中点——甘露寺。
甘露寺是一座花岗岩砌的小庵。汩汩水声是来自寺旁的一口泉眼“岳北第三井”,泉水是从上峰会仙桥引流而来,清冽甘甜。一阵凉风吹来,站在甘露寺旁遥看祝融峰,它在向我招手,我不敢有半会歇息,继续前行。
我爬上了古道的脊背。群山环抱,古道耸立中央,我就站在古道的中央。向右眺望,山谷空幽,梯田盈盈,错落有致的民房镶嵌其中,在薄薄的雾气笼罩下,如仙境般美好。向后回望,历经千年风吹雨打的青石板路蜿蜒于群山之中,一块连接一块搭成通往祝融峰的云梯。天地、群山、我一人,天地不语,群山不语,我独立山中这条古道上,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我是谁?要到何处去?
“岳北第一井”旁砌有供游人休憩的“礼佛亭”,祝融峰近在眼前,我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继续朝着目标向上。
会仙桥,相传和神仙相会的地方,是南岳衡山“八绝”之一,在大小两石的中间,有仅容一人可过的石桥,桥下是万丈深渊。通过会仙桥便到达了青玉坛,青玉坛是道家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
穿过一路幽静的水杉林,经过“平安石”,我登上了南岳衡山的最高点——祝融峰。我站到了1300.2米高的祝融峰顶上,我成了峰顶。
空景无际,山风浩荡;潇湘帆影,远近山峦,尽收眼底。我俯瞰着脚下蜿蜒的古道,仿佛看到我还在这条古道上艰辛地攀登;遥想千百年来人们走在此道上去朝圣的庄严与执着。
迷茫——光明——天高云淡。攀登这条古道像极了我们人生的三个阶段:刚开始时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茫然、苦闷,我们只有勇毅前行,终将冲破困境,迎来黎明;途中,我们渐入佳境,但同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或是苦恼,但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踔厉奋发,终将到达山顶,世间开朗,天高云淡。
路还是那路,云还是那云,山还是那山。放下执念,以一颗超脱心走好脚下路,山顶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