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刘湘林 江婷)金秋是丰收的季节,衡南县农民种植的12万亩再生稻迎来了头季成熟期。8月21日,记者在该县泉湖镇双口村看到,当地种植户正在抢抓农时,组织农业机械全力开展机收,确保再生稻颗粒归仓。
衡南县艳秋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艳秋是双口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植了600多亩再生稻。当天,头茬再生稻开镰收割,收割机轰鸣着,相继驶入金色的稻田作业。“我种植的再生稻品种是‘玮两优8612’。这个品种的特点是叶青籽黄秆壮,长势平衡,无明显病虫害,结实率比较高。现在稻田中呈现出一派丰产稳产景象。”温艳秋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合作社组织了4台收割机抢收,预计一星期内就可以将头茬再生稻收割完毕。然后,他们将进行追肥、控水,促使下季再生稻丰产。
与传统种植的水稻相比,再生稻可以种一次收两茬。头茬通常在8月收获,二茬会在收割后的稻杆上直接发芽抽穗。这就可以省去翻耕、育苗、插秧等步骤,有效地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农民的投入,增加产出。今年,该合作社在再生稻种植过程中采取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今年的天气还可以,再生稻长势不错,预计第一季亩产800公斤左右,第二季150公斤左右,两季加起来能达到900公斤以上。”温艳秋高兴地说。
据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农业大县,今年该县推广种植再生稻总面积突破了12万亩。通过不断优化再生稻品种、加强种植技术推广和指导力度,该县优化了再生稻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亩均效益,促进了全年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和广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