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通讯员 卜莹
近年来,蒸湘区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消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创新均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如果把这一串串嘉奖比作一张画卷,那么“清廉”一定是最鲜明的那抹底色。
据了解,清廉蒸湘建设以来,蒸湘区锚定“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总体目标,坚持高位部署、科学谋划、系统施策,全线并进、全域推进,让“清”风劲吹蒸湘大地。
构筑“四梁八柱”
“我们将清廉蒸湘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积极构筑各系统、各行业更具辨识度的‘四梁八柱’。”蒸湘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梁八柱”则是由清廉蒸湘建设总实施方案、清廉单元建设子方案、考核方案和标准化实施方案等组成。
有了“四梁八柱”,如何加快清廉蒸湘建设“蝶变”?
2022年10月,蒸湘区下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五个不”,力戒“庸懒贪”激励“闯创干”优化干部作风行动方案》,其中的36条具体举措,以雷霆之势转作风、提效能,确保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推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为持续推动各领域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完备,蒸湘区制定小微权力清单66项,晒出28项日常事务办理流程,在全区54个村(社区)全面推广“码上公开”微监督模式,让党员干部“看图做事、照单操作”。
譬如,根据征拆安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乱象和“两违”问题,蒸湘区出台征拆安置“1+3+1+3”制度,规范征拆补偿标准、流程,先后高质量地完成了弘湘公司74亩地、立新大道匝道、冠都C1、C2等15个项目的征拆工作。
分门别类、系统施策,形成了布局完整、路径清晰的清廉蒸湘,一张山清水秀的清廉蒸湘画卷徐徐铺陈开来。
“蒸好办”是亮丽名片
机关、村居、学校、医院、企业等是资源富集、资金密集、攸关民生的重点领域,蒸湘区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一批清廉建设示范标杆,推动清廉建设走出一条彰显蒸湘特色之路。
蒸湘区法院作为第一批省级清廉单元样本培树点,大力推行“清廉+阵地”模式,着力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设立廉政文化长廊,建设模拟法庭,每年接待数十次兄弟单位廉政教育参观学习。
“我们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可倒逼政务人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蒸湘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政务大厅设立电子竖屏对各办事窗口进行“好差评”评价后,以往部分办事群众遭遇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完全杜绝,体现了“蒸好办”政府服务品牌的魅力。“蒸好办”也因此成为清廉蒸湘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借助科技力量,蒸湘区还创新开展“网上作风巡查”,打通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办事大厅等58个窗口单位视频监控后台,对干部作风情况“贴身”监督,实现“清廉村居”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廉洁文化“全面开花”
寓廉有形,更要倡廉有声。
今年来,蒸湘区坚持抓特色、创品牌,不断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用特色品牌、精品力作和扎实活动引领廉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创作了一批鲜活、有特色的廉洁文艺作品。原创小品《廉政食堂》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湖南日报》等媒体点赞报道,廉洁宣传片《从“心”出发》获评湖南省新闻奖二等奖,《清廉·青年》系列短视频更是掀起收看热潮。
如今在万达广场、金钟大雁城、弘阳广场等蒸湘区人潮涌动商圈的电子显示屏,不间断展播着清廉建设相关内容;在杨柳汽车4S店街区、加油站等人群密集点,聚焦该区清廉建设的典型事迹和生动实践的宣传展板随处可见,辖区的清廉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