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七月盛夏,万象呈辉。7月11日,在2023年“蒸湘畅晚 夜夜‘湘’伴”网红夜市消费节暨金钟大雁城夜市开市当晚,这里又成为衡阳网红坐标,汇聚了众多的人流,为城市商业经济复苏按下“快捷键”。这也是蒸湘区真抓实干谋发展,砥砺奋进建新功的一个缩影。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蒸湘区牢记“强化首位担当、作出首位贡献”的殷殷嘱托,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砥砺奋进,锚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不动摇,狠抓园区、街区、商区、景区、片区等“五大产业发展区”建设,推动钢管及深加工、汽车销售、建筑建材、金融、现代商贸、房地产、农旅文旅、工业包装、数字经济等“九大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85亿元,增长5.4%,排名城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09亿元,增长2.7%,排名城区第一;完成内联引资56.8亿元,进出口总额39.48亿元,外贸总量居城区第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有效发明专利67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3.5件,均排名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排名城区第二。
——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消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技创新等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县市区”“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单位”,“五力齐发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经验,获得省政府综合督查推介。
——区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七里山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弘阳广场获评国家级绿色商场,红湘街道获评全省安全发展示范镇街。
——呆鹰岭镇和雨母山镇七里山村、雨母村获评省文明村镇;联合街道、区发改局获评省文明单位;区税务局获评省文明标兵单位。红湘街道冶金社区黄嘉家庭获评省文明家庭,腾跃工艺厂非遗工坊获评省级示范点,衡阳华农葡萄合作社获评省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市政设施维护考核城区第一,乡村车间工作获评全市先进。
“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只有持续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才能续写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更加精彩的华章。”蒸湘区主要负责人表示,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该区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明确了产业发展、闲置资产、财源建设、零散土地、工作短板等五个方面的30个调研课题。
根据调研课题,该区各课题调研组牵头负责人立即召集调研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进一步确定调研方向,制定调研方案,细化责任分工,量化工作目标,确保“大调研”活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3月10日,“‘蒸’情‘湘’约·乐享消费”主题消费年活动暨2023蒸湘消费促进节启动仪式,在蒸湘万达广场启动。这是该区应对后疫情时代,“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旨在释放全区消费潜力,激活消费市场,助力消费产品升级,让居民群众能消费、愿消费。
3月20日,继去年成功举办“源自雨母”品牌发布和乡村合伙人招募大会之后,2023年“乡见”蒸湘区乡村合伙人又举行第一季见面会,9名路演嘉宾围绕“用创意唤醒乡村”“用成长激活乡村”“用服务温暖乡村”“用共创去扮靓乡村”等四方面,以翔实的数据、典型的事例、通俗的讲解,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蒸湘乡村画卷。7月13日,2023年“乡见”蒸湘区乡村合伙人又举行第二季见面会,众多媒体达人集结,共同开启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和美蒸湘乡村的美丽篇章。
今年“五一”期间,蒸湘区商圈消费人次突破30万人次,消费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凸显,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正日益成为独具特色、魅力彰显的全市消费中心,引来省市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据统计,今年前五月,蒸湘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3.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特别是鸿成高压、鸿源管业公司实现产值5119万元、6617万元,有望在年内首次突破产值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