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雷昕)5月30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前,衡山县永和乡宝米小学的学生收到特别的节日礼物——市文化馆帮扶送教带来的音乐课和市文化企业捐赠的乐器设备。
宝米小学是衡山县唯一一所洲岛学校,也是永和乡最偏远的一所学校。但偏僻并不代表落后。近几年,宝米小学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近,宝米小学的惊人蜕变引来媒体关注。5月25日《衡阳日报》、掌上衡阳客户端以《湘江边的“巴学园”》为题,报道了宝米小学的蜕变及尹中华、聂洪波两位老师坚守初心的故事,也吸引了爱心单位和爱心企业的关注。得知学校缺音乐教师和音乐器材,市文化馆和市文化企业提出爱心送教、捐赠器材,帮助学校更好地打造优质育人环境。
据悉,针对学校缺乏音乐教育资源的现状,市文化馆与学校结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温暖、结对子、送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衡阳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活动。从5月30日起,市文化馆将长期派出音乐老师为学生开设音乐课,还将成立留守儿童合唱团并创作少儿合唱作品,填补音乐艺术教学的空白;市文化企业紧急购置调试器材,为学校捐赠适合日常教学的便携式电钢琴、非洲鼓、移动音箱等总价值约5000元的乐器及器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启音乐艺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