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通讯员 王勤 邹健 邹尊义 见习记者 王慧)5月6日上午,在衡阳县大安乡育塘村,当地农民冒雨抢插早稻,确保不误农时、不负农田。
当地种粮大户曾小成就是其中一员。年逾半百的他在2020年开始回乡务农,如今,流转的水田面积已达12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
为实现轻松种田,没有购置农机的他,早在今年年初,就与县内的小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把翻耕、机插、飞防、机收等4项农事服务全部交给合作社托管,自己负责育秧、看水及施肥。说起托管的好处,曾小成掐指算了一笔账: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插1亩水田,请一个工要花180元。交给合作社托管后,1台插秧机每天按作业8小时计算,至少可插30亩以上,却只要付给合作社3000元。从4月18日春插开始,合作社每天安排2台插秧机开足马力帮他干活,至4月28日,已完成760余亩早稻栽插任务。
“机插既节约劳力,又节省成本,那为什么要冒雨请80个劳动力来帮助插田?”面对记者的疑惑,曾小成解释道,这些田有150余亩,全部是油菜田,如果使用插秧机插秧,禾苗返青期一般至少要比人工插秧慢3至5天,到时就躲不过国庆节期间的寒露风,收成也会大打折扣。“虽然从5月4日开始,我每天雇请劳动力支付的工资就达14000多元。但只要每亩早稻产量稳定在400公斤以上,还是有钱赚。”曾小成信心满满地说。
截至5月7日,大安乡已全部完成早稻种植任务。今年计划粮食播种总面积达4.53万亩,其中早稻面积1.4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