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珂)眼下,正值蔬菜秧苗移栽时节,市蔬菜研究所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农技人员分工合作,为蔬菜瓜果栽植供应做足准备,力争“春提早”蔬菜提前上市。
“现在可以种什么菜啦?”“今年哪种辣椒秧子比较好?”……走进逾46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一株株菜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前来选购秧苗的菜农络绎不绝,各种时令蔬菜秧苗备受市场青睐。
秧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市四五月份的蔬菜供应。过去,菜农们大多采用自己育苗或者从外地购买种苗的方式,不仅苗龄长,还存在幼苗死亡率高、适应性差等问题。为了保证蔬菜育苗质量,今年,市蔬菜研究所根据市场需求和历年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科学选定了24个抗病性强、品质优、市场欢迎度高、适合“春提早”栽培的瓜果类蔬菜新品种,并在播种、出苗、冬季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对蔬菜育苗企业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秧苗质量和正常供应。
“相比传统育苗,集约化育苗培育的‘春提早’幼苗,既可大幅提高出苗率,减少种子浪费和冬季保苗的能源消耗,又可提高农户种植效益,让市民提前50天左右吃上本地蔬菜。”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余席茂介绍。
“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今年,市蔬菜研究所指导育苗企业培育各类优质菜苗6000余万株,免费向13家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赠送总价值20余万元的优质幼苗30万余株、种子5000余包,以蔬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同时,该所与蔬菜育苗企业合作,共培育提供1000万株蔬菜幼苗用于春耕生产,主要品种有辣椒、西红柿、南瓜、茄子等8大类,供应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部分种植散户。自3月初以来,每天均有几百人次来此选购秧苗。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指导相关蔬菜育苗企业构建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采取“合作社+基地+订单+技术服务”的模式,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升种苗质量,以优质、高效的秧苗供应保障新一年的蔬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