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以上仅仅只是衡阳首次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标志着我市“‘云端’植树、‘码’上尽责”将成为常态,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
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责任。早在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然而,随着形势变化,用于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空间越来越少。为此,我市不断探索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将尽责形式由传统以植树为主,拓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等8类。
比如说,公众对树木进行抚育管护,清理枯枝、落叶等林下可燃物,即算完成“抚育管护类”任务;通过发放宣传册、宣传单、悬挂条幅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即算完成“志愿服务类”任务;如果不想动手,也可以登录“全民义务植树网”点击【捐资尽责】,选择心仪的绿化项目捐款尽“植”责,就算完成了植树义务,还能自动生成一张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形势新要求下,我市依托市、县两级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先后策划了29个劳动尽责项目,并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进行发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项目是我市实现义务植树便捷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有效探索,既解决了“群众热情高,植树地难找”的问题,又有效拓宽了群众义务植树渠道,助力推进全市国土绿化。截至3月12日,全市已有近4000名市民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参与的形式,体验了一把“码”上尽责。
5种尽责方式成主选,“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引领义务植树新风尚
2月24日,耒阳市公黄公路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耒阳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大家三五一组、分工合作,共栽种栾树等绿化苗木500余株,为耒水之滨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3月2日,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大源渡省级候鸟保护站,以“爱鸟护鸟,共建野生动植物伙伴关系”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互联网”活动,吸引了120名爱鸟人士参加。大家通过林中悬挂鸟巢、铺草皮、观鸟、科普、学生现场写生等活动,提高了民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营造了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本次共铺草皮50平方米,悬挂鸟巢20个,学生作画70余幅。
3月19日,南岳大庙及中心景区白龙潭—福严寺沿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以“杏好有你,福满天下”为主题的南岳区第七届“我在寿岳有棵树”植树公益活动在此举行,吸引了300余名爱绿护绿人士参加,种下银杏树、枫香600余棵,并悬挂署名木质心愿铭牌。过去6年,南岳区共有2万余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认种认养树木21000棵。截至2022年底,南岳中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2.51%。
……
在衡阳,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陆续开展,为筑牢衡阳生态屏障提供坚实生态支撑,为美丽衡阳再添新绿。
“我觉得认种树木的过程,也是一家人编织紧密情感纽带的过程。以后,我会经常带着孩子去景区探望这位‘老朋友’,用相机记录下它最近的容貌,用文字留下那时的想法。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南岳区认种现场,市民伍清告诉记者,今年2月底,自己就关注了“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入菜单栏【义务植树】—【认种认养】选择尽责点位,报名认种了一棵树。
新形势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成效如何?
带着疑问,记者在手机微信中搜索并关注“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选择【劳动尽责】,点击“衡阳地区”发现,尽责活动覆盖全市,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供社会公众自主选择参与,项目活动时间最长的将持续到5月份。目前,认种认养类、造林绿化类、抚育管护类、志愿服务类、自然保护类等5种尽责方式是主选。
“根据尽责形式折算,种植3株以上的市民可获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种植5株以上的市民可获国土绿化荣誉证书。今年,市民网上报名非常积极,有些活动一发布,当天就会报满名。还有些活动,实际到场人数远远超过报名人数。”活动组织方告诉记者,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既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又能亲身感受美化环境带来的愉悦。
下阶段,我市将继续推进建立各级各类“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作为常态化、全年化承接多种尽责形式的重要场所和展现义务植树成效的窗口,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持续凝聚全民力量,在春天里种下“希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衡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