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珂
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
2月7日,衡阳县西渡镇桐桥村新屋组市益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孵化厂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育雏景象:近30万枚种蛋整齐地摆放在孵化箱架上,上万只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仔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憨萌可爱。工作人员正在分批对它们进行性别检查。
“孵化箱的温度要控制在36℃—38℃之间,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保持在50%、后期湿度保持在75%。一旦温度和湿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就会发出警报……”打开8号孵化箱,公司负责人蒋治认真查看了机器的运转情况,并仔细观察鸡蛋的孵化进度,“这里共有全自动孵化设备30台,每台孵化机可孵化种蛋2.25万枚,每5天上一批种蛋,每5天就有一批小鸡苗出生,每月有80万—100万羽优质湘黄鸡苗销往全省各地。”
在蒋治的带领下,记者实地参观了5000平方米的标准孵化厂房,只见大型冷库、育雏室、生物药品器械储存室、研发中心、监控室等一应俱全,工人们穿梭在厂房里有序作业。
通过介绍,记者了解到,孵小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选种蛋,入库前,工作人员会精心挑选出双黄蛋、异型蛋、沙壳蛋和破蛋,码蛋时将合格的种蛋小头向下放置,因为大头向上可提高出壳率。接下来,将种蛋进行孵化,大约7—10天,工作人员通过照蛋筛选受精与未受精的蛋。最后一步是出雏,尤其是孵化的最后几天(18—21天)被称为“禁闭”,当禁闭日来临时,关闭/移除转盘,将出壳箱内的湿度提高到70%左右,并保持湿度。除非有必要,否则不要打开孵化箱,并且在此期间不要转动种蛋。
看着孵化机里的一枚枚鸡蛋纷纷破壳,成为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鸡仔,再羽翼渐丰地成长为土鸡,是蒋治感到最欣慰、最开心的时刻。
“春季是鸡苗的销售高峰期,也是孵化场的育雏高峰期。从正月初八开始,孵化厂就着手孵化育雏。通过与多个养殖合作社、农户的长期合作,孵化场里的鸡苗已经全部预定出去。2022年,种蛋孵化率比2021年提高15%;2023年,计划种蛋孵化率提高30%。”扳着指头盘算着今年的计划,蒋治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