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谢小青)11月21日,本报独家采访报道的《“毛细血管”畅通 抗击大旱立功》刊发后,引起央媒的高度关注,新华网及学习强国转载了本报报道,12月23日《人民日报》以《湖南省衡阳市开展清淤疏浚五年行动:畅通小微河流 支撑抗旱保灌》为题,整版报道了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河流清淤疏浚五年行动这一成功经验。
今年我市虽遭遇极端干旱天气,但全市上下科学调度,打出抗旱保收“组合拳”,其中重要的一“拳”,就是对小微河流开展了清淤疏浚。本报记者得知这一线索后,深入衡山县、衡东县、衡南县等地采访,形成一篇深度报道,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日报》记者看到本报报道后,主动来衡采访,在12月23日的《人民日报》重磅推出整版报道,全文5500余字,并配发了4张图片。
文章开头提到:两组数据耐人寻味——据湖南省气候中心监测,今年湖南气象干旱重旱面积占全省100%,干旱综合强度达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面对不利气候条件,今年湖南省衡阳市夏粮产量达3.97万吨,同比增长1.7%;早稻产量98.85万吨,同比增长0.2%。随后,文章以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解密了小微河流清淤疏浚助力抗旱的“衡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