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翼
有消息说,截至11月27日,央视《诗画中国》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2.8亿次,共收获全网391个热搜热榜。其中微博主话题#诗画中国#总阅读量累计超4.6亿次,总讨论量累计超150万个,节目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23.7亿次。
《诗画中国》的确好看,为什么好看?笔者看来,技术手段的高妙运用是一方面,真情演绎的有力赋能也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档节目很好地把握了文化传播和大众教育相互融合的尺度、深度和效度,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着好看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方面确实很值得过细研究剖析。
古韵悠长又时尚质朴。当千古名画《溪山行旅图》《杂花图》《簪花仕女图》《江山秋色图》等作品通过精巧的舞蹈节目编排“动起来”,其效果要比之前一度流行的通过技术手段让传世名画中的人物“翘翘嘴角”更显得立体可感,而且这种演绎本身是追求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并不是刻意地原型再现,而是在高度还原的同时,从编排体式到肢体演绎,都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现代意识。
这就使得舞台艺术呈现包括演员的表情动作等本身是鲜活的、灵动的、时尚的,能够引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进入诗画中国、好看文化的亲近和鉴赏情境。
寓教于乐又深情款款。文化类电视节目,一不小心就落入说教煽情、过于严肃或者娱乐过度而离题万里的窠臼,怎么样既好看好玩又表情达意而不失文化传播传达传承的况味,《诗画中国》的实践是比较有效的。
从开卷“说画”到演员“演画”,再到“访谈评画”,以及最后的“专家点画”,这样的内容和节奏安排,照顾到了不同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准的观众需求,在文化普及的意义上也有由浅入深、由虚到实、渐趋佳境的意味。
而且从平面的画卷,到丰盈的舞台,再到具象的访谈空间,最后落到美术专家对画作本身的专业评判,场景切换非常流畅自然又匠心独具。让观众看着舒服、不累、有层次感、新鲜感和饱腹欲。特别是博物馆专家、舞蹈家、文史专家、知名画家、美术评论家等强大学术团队的在场,使得诗画合一、诗画兼美、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能够更坚实地凸显出来、沉淀下来。
多维表达又再度传播。《诗画中国》作为一档电视节目,部分观众可能是通过“看电视”来第一时间完整观看的,还有的网络观众则是通过相关短视频或者在有关网络平台看到相关片段、消息等被圈粉而“入坑”的。
相关话题的热度、参与表演者有关节目花絮和心得体会的分享,也会在网络空间形成强烈的文化热度和传播旋流。这样一个聚合性的节目制作和传播宣发方式,能够为网络空间和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有诚意、有创意、有真货、有干货的内容,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特别是网民群众对于美好精神文化公共品的需求,也能够更强烈度地调和网络低俗庸俗媚俗类甚至以讹传讹、谣言四起的视频内容结构。
其正面功效将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强。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有些传世名画是国内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个别作品还因故藏在国外博物馆,这也将为博物馆旅游的提升、中华文化瑰宝的追寻和文化自信的赓续创造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