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成章 通讯员 伍 帅
“风口”来了,衡阳闻“风”而动,蓄势谋划建设“中国电工城”。
从此前的“打造国家级输变电产业集群”,到“建设‘中国电工城’”,并不只是概念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而言,后者可谓是前者的豪华“升级版”,内涵已经截然不同。
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作出的战略决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需求,现有的产业格局和自身条件有底气,国省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让衡阳有支撑。借“风”起势,正当其时。
什么是“中国电工城”?
从学术角度看,“电工”是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个工业生产体系。更多的应用于工程领域,侧重生产与制造。
衡阳将“中国电工城”内涵定义为:依托全市电力设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发电及储能、输变电设备、电气机械与器材三大电工产业集群。
不难看出,与“打造国家级输变电产业集群”相比,“中国电工城”的内涵更为丰富,前者只是后者产业链中的一环。某种程度而言,后者是前者的豪华“升级版”。
事实上,这个升级也经历了战略考量过程。
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筛选划定了14条优势产业链,其中就包括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