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永军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摘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人物故事]
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
30岁的阳明星有着三重身份,他既是一家二手车店经营者,又是一名预备役军官,今年2月他又成为一名义警队员,担任长湖义警大队五中队中队长。
谈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阳明星认为,报告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这句话最打动自己。
今年2月初,市公安局蒸湘分局长湖派出所社区警务中队中队长兼立新二社区社区民警陈亚骏征询阳明星的意见:“立新二社区要建立一支义警队伍,在社区执行治安巡逻、处置纠纷、重大活动安保、疫情防控等任务,没有分文报酬,你干不干?”
“这是好事情,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人参与社会治安,共同守护万家灯火。我干!”阳明星由此成为长湖义警五中队的第一名队员,并担负起筹建重任。他发动公司员工和身边的朋友,10多天时间,五中队就拥有了60名义警队员。
2月28日,作为“衡阳义警”试点的长湖义警正式成立。“我的衡阳·我的奋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百万“衡阳群众”“3·5”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暨《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集中宣传月活动在平湖公园体育场举行,长湖义警首次亮相担纲活动安保任务。五中队30名义警队员如青松般在岗位上一站就是近3个小时,赢得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啧啧赞叹。
治安巡逻、护校安园、疫情防控、法制宣讲、重大活动安保……五中队义警队员的身影时刻闪现,他们“义”不容辞分文不取坚守一线,有力维护了辖区平安和群众的身体健康。
3月29日晚,在抓捕一名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战斗中,五中队24名队员响应长湖义警指挥部集结指令,仅用半个小时,冒着倾盆大雨通过各种方式到达集结点协助公安机关守卡、布控、清查。五中队义警队员胡亮发挥原住民地利人和的优势在一栋安置房的楼顶最先发现逃匿在此准备外逃的犯罪嫌疑人,一举将其擒获,为辖区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10月3日21时19分,一男子因感情纠纷从蒸水长丰大桥北桥头跳河自杀,其前妻在河边大声呼救。正在蒸水南堤巡逻的长湖义警大队五中队队员听到求救声后立即开展救援,并通过“一呼百应”系统呼叫长湖派出所民警、附近街面巡逻警力赶往现场增援。4名义警队员跳入河中将该男子救上岸。此时该男子已经失去意识,义警队员立即轮流对溺水者开展多轮心肺复苏近半小时,该男子终于有了呼吸,义警队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120急救车到达后,义警队员又不顾满身泥水,协助医护人员将该男子转运送医抢救。经及时抢救,该男子已脱离生命危险。
10月21日晚,收到蒸湘区人武部“组织队员赶赴常宁扑救山火”的通知后,五中队通过小程序发布勤务通知,9名队员踊跃接力报名。抵达常宁市庙前镇后,9名队员携带柴刀、风力灭火机等装备徒步7公里抵达1号火点,奋战近3小时,圆满完成了指挥部赋予的拓宽隔离带封控火势蔓延的任务。
据悉,成立近9个月来,长湖义警大队五中队先后执行各类勤务200余次,配合派出所开展清查、盘查30余次。在民警带领下,五中队直接抓获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1人、违法行为人5人。市公安局蒸湘分局长湖派出所所长王敏称赞:“五中队是‘长湖义警’的一把‘尖刀’!”
谈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阳明星表示,要加强对义警队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强素质、树形象,打造衡阳义警最强中队,成为衡阳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标杆!
奋力打造社会治理“同心圆”
——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罗光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衡阳、法治衡阳。
一是要坚持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系统性工程。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全力防范市域“五大风险”、突出抓好“五治”融合,实现以政治引领把舵定向、法治保障定规立矩、德治教化春风化雨、自治强基消除矛盾、智治支撑提质增效,奋力推动形成“共治同心圆”“善治指挥链”。
二是要坚持抓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这一控制性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衡阳群众·平安守护人”“湾村明白人”“衡阳义警”、网格员等群众力量,持续激活信访工作“五步一规范”创新机制,拓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发挥好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作用,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
三是要坚持抓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基础性工程。深入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三大行业领域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涉毒、涉电诈、涉性侵未成年人、涉养老领域诈骗等各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并通过多渠道、多样式的载体和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广大群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切实让人民群众在社会共治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