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珂
9月26日晚7时,天色已暗,耒阳市长坪乡长坪村的引水工程施工现场,却仍然一片繁忙:挖沟渠、挑沙土、砌挡墙……村民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都舍不得歇下来。
“连续两个来月没下雨,要想喝上水,希望全在这个工程上,大伙儿都想抓紧时间早日完工!”空地上,晒得一身黝黑的长坪村支书黄金魁一边和泥沙一边对记者说。
长坪村平均海拔近500米,地理位置偏僻,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主要来自蓄水池收集处理的山泉水。
当地水资源匮乏。多年前,为了农田灌溉用水,村与村之间还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用尺子来丈量水渠输水管管口大小,农田面积较大的村,输水管管口就大,灌溉水流量也相应变大;反之则小。
7月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山泉逐渐干涸,长坪村千余名村民的基本用水成了难题。
面对严峻形势,长坪村上下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抗旱自救。经过专业施工队实地走访、勘测,村支两委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商量解决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长坪村5组地段挖渠引水。
在村民自筹的资金到账后,9月10日,引水工程正式开工。连续多日,冒着高温,村民们自发地赶到工地上,义务修建沟渠。
9月2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修建的沟渠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战壕”,穿行在田间。工程完工后,清凉的山泉水将通过200余米长的渠道,汇入村里的蓄水池中。
长坪乡党委委员李威告诉记者,这条沟渠大有用处,它流经长坪村2个组,可满足1000余人用水问题。目前,该村正在有序开展引水抗旱,今年全村种植的70多亩高粱、100多亩蔬菜,在大旱之年依然有希望迎来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