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初
在当下,有些爱,是浮在表面的;有些爱,是在心底里生发的。前者,可以是为了需要,有时表露,有时消失;后者,却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功利,出自天性,一以贯之。
读湖南省特级教师、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校长刘敏的著作《教育,与梦想同行》,我能感受到她那份流淌在心底里的爱。正是这种出自天性、一以贯之的对学习、对学生、对教师、 对职业的爱,才让她数十年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忧,乐且有成,为教书育人、为如何办好学校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教育范本。
爱是办好学校的基石
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教育是冷冰冰的;没有爱,校园是死气沉沉的;没有爱,师生是“精致的利己者”。对一个校长来说,要办好一所学校,热爱是一块必不可少的基石。
在《教育,与梦想同行》一书中,作者将自己对职业、对学校的爱传递给每一位读者。她在序言里写到夏老师爱的言行是如何影响年幼的作者,“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作者在“校长视野的管理智慧”一章中谈了对学校建设的思考,包括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评价体系、家校协作等内容。她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有“仁爱”的思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种教育理念。书中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强调人文关怀:要热爱学校, 建设一个美丽幸福的校园,让所有在学校的人拥有温馨美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要关爱教师,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感;要爱护学生,在学习上给他们减负增效,在生活上给他们提供健康保障。
爱是点亮课堂的明灯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课堂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读刘敏的著作,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课堂中忙碌的身影: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适合课堂的校本课程;通过“悦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移动课堂,学生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收获更多精彩的内容;通过经典阅读,让学生体会名家的思想神韵;电影电视课,学生在视听中愉悦地接受丰富的知识;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身与心的发展上齐头并进……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可以用活当地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重要的是,校本教材的发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思维,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 生成长,实现教育的目的。
经典阅读可以传承优秀文化、涵养性灵品格。作者在书里特别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一些经典导读的策略,以期让学生热爱经典、热爱阅读、热爱课堂、热爱生活,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基。
爱是品格孕育的温床
用爱教学生,教学生爱。学生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从而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她鼓励孩子们为了梦想努力奔跑,做到 有目标,有行动,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乐观善良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品格要从小事做起;成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将简单的事情反复做;既要学会爱他人,也要学会爱自己;品格培养,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要学会感恩……
教育,被称为“百年树人”的工作,没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爱,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那是绝对做不好教育工作 。欣慰的是,在《教育,与梦想同行》一书中,我们既看到了作者领导管理的智慧、课堂 实践的成果、对教育意义的追寻,更看到了作者用三十多年教育工作的行动与思考体现出的教育工作者的优秀品格,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热爱,是一切工作的良师。
(作者系《教师》杂志主编,教育学博士,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