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伍品 尹朝辉) “以前田里水难进,机械难进,只能人工种田,现在渠道、机耕道都修好了,田平整了,我们种田省工又省力。”刚过中秋,正在田里查看晚稻长势的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种粮大户万衡生告诉记者,他种了60多亩水稻,是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衡南县通过平整土地、新修渠道、修建机耕道等方式,让“小瘠丘”变成“大沃田”,让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从高处俯瞰,一片片稻田成方成块、开阔平整,一条条宽敞便利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进村入田,一幅现代化农业发展蓝图已然在望。
高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新国说:“高标准农田搞成后,这三个组的老百姓相当高兴,村里还有另外22个组,也有千多亩符合条件的田,都在申请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通过“小并大、短拼长、陡变平、弯改直”等措施,将原来零星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归并平整,建成耕地375亩,比原有耕地增加了20多亩面积;新建渠道近1600米,过去的土沟变成了水泥沟渠;通过扩宽、加高、铺设碎石,一些小田埂变成了宽敞的机耕道,为高桥村发展现代化农业打牢了基础。
据悉,衡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23个乡镇(街道),目前已全部完成项目建设的共有66.56万亩,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耕种新模式,大大提升了耕地质量,为衡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的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