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姜薇 实习生 全书颖
抓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是真功夫。
2022年上半年,衡阳弘湘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践行“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工作围着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奋楫争先、勇毅笃行,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资产总额突破430亿元,收入14.25亿元,实现投资10.4亿元。
“尽管我们在艰难中前行、在困境中破局、在负重中奋进,可颇感欣慰的是:弘湘国投旗下100余家企业数十个项目经过激烈‘赛马’,新能源动力电池、金属综合回收、充电桩建设等3个赛道一马当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树立了项目发展的标杆,提振了公司发展的信心。”8月2日,弘湘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雨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透露,下半年,弘湘国投将积极推动松亭房产项目和植物园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建设眼镜小镇,确保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加速推进金翼二期与电池二期项目的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玻璃项目尽快实现量产,力争年内盈利;大力推进充电桩业务布局,创新投资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新能源电池产线布局与衡阳研究院落地提速加劲。
为此,记者深入采访在“赛马”中脱颖而出的3个赛道,探索其领先背后的秘诀,期待示范带动更多项目加速奔跑。
领湃新能源:首次跻身全球20强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抢占万亿产业赛道成为业界共识。
“未来,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可以概括为高能量密度、安全性、低成本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4个方面。无论是哪种路线的电池,在这4个指标上表现越好,也才能走得更远。”专家指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国内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应该共同瞄准国际市场并谋求更好的地位和更强的竞争力。”
近日,起点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全球动力电池行业20强榜单显示,湖南领湃达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领湃新能源上半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首次跻身全球前20名。
领湃新能源取得历史最好业绩,主要得益于达志科技在技术研发、降本增效、扩大产能、优化流程、建强队伍等5个维度同时发力。
在前瞻领域,领湃新能源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合作研发固态电池,今后将全力构建世界领先、国内顶级的新能源行业产品创新平台,为开发先进的动力电池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领湃新能源通过降本增效,产品综合良率提升到90%以上,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中,获得上汽通用五菱等客户订单,2022年产能已全部被客户锁定。
在衡阳综合保税区,领湃新能源已建成PACK生产线1条,3月份实现投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动力电池二期项目建设。
难能可贵的是,达志科技5月底成功摘星脱帽后,主动“瘦身”优化流程、建强队伍,部门减少15%,管理人员减少20%。
观察人士指出,达志科技CEO及运营团队全员聘用,已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决胜市场竞争的机制优势,未来可期。
金翼公司:双进全省百强榜单
日前,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审核公布了2021年度“湖南省企业税收贡献百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贡献百强”“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税收贡献五十强”“湖南省现代服务业税收贡献五十强”等4张榜单。湖南金翼有色金属综合回收有限公司以年产值为11.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业绩,荣膺2021年度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贡献百强、“专精特新”小巨人税收贡献五十强。
今年来,金翼公司克服疫情防控、停炉检修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完成铅锭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2.43%;实现销售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42.36%;上半年共缴纳税收8993万元,同比增长88.5%。
“2022年金翼公司全年产值目标规划为20亿元,如果顺利实现,可望在两个全省百强榜单上进位争先。”金翼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稳供应、稳生产、开拓市场、提质增效,是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金翼公司全面推动加快与省内外重点资质商签订合作协议,省内电池供应比例稳定在50%左右;同时重点推进广西、广东和海南资质商合作,电池供应商来源不断拓宽。
为完成年初目标,金翼公司对生产外包负责人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规范投料比例,降低生产成本。
金翼公司继续加强与中船合作,今年签订10万吨的保供协议;加强副产品营销,销售塑料5785吨、铅铜头3898.59吨、碱渣979吨,开拓了宸恒、广东塑源等一批新客户。
金翼公司努力实现满负荷生产,同时不断降本增效,公司盈利创下同期最好水平。目前,金翼公司正在大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力争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化、信息化智能工厂。
业界人士指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金属再生资源回收量将持续快速增长,有色金属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弘能科技:奋力解决“里程焦虑”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这一手机行业的广告语,或许很快可套用在新能源车充电领域,“让汽车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7月28日,第十六届深圳国际充电设施产业展览会开幕,极速充电等新技术成为业界竞逐焦点。有关厂家已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多公里。
湖南弘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军介绍,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立第一个充电桩,行业从无到有。目前虽然充换电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格局,国家也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的一部分,但是车桩比依旧较高,处于社会刚需阶段。
2022年2月17日,弘湘国投收到中标通知书,正式成为市发改委的衡阳市中心城区充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许运营项目的中标人,特许经营出让费为9.6亿元。
为切实运维好中心城区充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弘湘国投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南雁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弘能科技具体负责。上半年,弘能科技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共建成充电站28座,充电桩216根,电量3682519kwh,服务费收入1767609.12元。
衡阳市“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中心城区每2平方公里要新建一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每3辆电动汽车要配备一个公用充电桩。据统计,衡阳新能源汽车2019年为3936辆,2020年为5497辆,2021年为10113辆,目前已拥有15680辆,增长态势迅猛。为尽快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引发的“里程焦虑”问题,刘小军表示,下半年计划投建站点35个,建设充电桩300根,力争电量突破800万kwh。在接下来三年内,争取新建充电站点180个,建设充电桩1500根,让充电站点遍布衡阳城乡,让广大市民享受充电便捷及完美服务体验。
“虽然充电桩是个政策利好的万亿级黄金赛道,但是‘僵尸桩’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而且充电桩行业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还有个别部门认识没有到位。”刘小军分析认为,“因此彻底解决‘里程焦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也从侧面说明充电桩市场大有可为。毕竟这一‘桩’民生大计,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