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通讯员 陆意 谢睿)“工程能有这个进度,要感谢蒸湘区实施的标准化征拆政策帮我们扫清了障碍……”近日,在蒸湘区天嘉成林间工程项目部工地,工程负责人刘旻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非常顺利,现已完成了桩基工程施工,售楼部已竣工。
据了解,拆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屋征收、价格评估、房屋拆除3个环节。其中,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是拆迁标准不公开、不统一,拆迁程序不透明、没规范。为此,去年12月,蒸湘区出台征拆安置领域“1+3+1+3”8个制度,全面规范征拆安置、控违拆违、土地流转、村民建房等工作。
蒸湘区征地拆迁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8个制度囊括了征地拆迁的全过程,也让大家有章可循,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到位。譬如:按照征收程序,在房屋评估、协议签订、房屋验收等过程中,依法操作,做到每一个环节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全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过程经得起时间考验。
记者在蒸湘区征地拆迁事务中心看到一幅标准化工作流程图,对于征拆工作有着非常明确的操作流程:征拆工作启动后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再由征拆中心牵头,镇(街)配合发布对土地征收(预)公告向被征收对象公开公示,并对土地现状进行调查,再由第三方机构编制实物测量数据报告向征收对象公开公示……支付个人房屋拆迁补偿、奖励结果向被征收对象公开公示,最后形成一个项目一套档案,才标志着项目征拆工作的完成。
“这些工作流程形成的数据,都要由区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精兵强将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复核后才能公开公示。这样既可有效堵住可能的漏洞,又可监督工作人员是否按政策补偿到位。”蒸湘区征拆中心负责人介绍。
蒸湘街道一位涉迁人员说:“所有政策一次性上墙,所有信息全部公开,看得见自己的,也看得见旁人的,房子的拆迁款自己都能算得出来,一切都在阳光下。”据悉,坐落在蒸湘街道的弘湘公司74亩孵化基地项目,在“1+3+1+3”征拆新政实施后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3户26000多平方米的签约。
事实证明,征拆新政是积极的、高效的。自实施标准化征拆政策后,蒸湘区目前已经完成了衡阳市路灯管理处设备存保养场、呆鹰岭变电站、雨母山消防站、雨母山银泰度假区等数个项目200余亩土地的征收,约50000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下一步,该区还将推进长湖片区、冠都A4地块、立新大道西延、顺丰218亩储备地、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二期、智能停车场、环卫停车场等项目的征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