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增长势头,连续7个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长,实现了“开局稳”,也为全年目标实现打下了较好基础。海关总署4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出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外贸市场经营主体进出口韧性足、主要大类产品进出口保持平稳等特点。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5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99万亿元,增长4.2%。一季度,我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东盟重返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一季度我国外贸之所以能实现平稳开局,李魁文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国经济韧性强,为外贸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二是世界经济整体呈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三是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外贸市场主体保持发展韧性。
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撑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稳步增长。尽管内外部环境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超出预期,但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态势并没有改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仍在扩大,特别是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一季度出口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合计拉动出口增长7.9个百分点。
李魁文表示,随着减税降费、加强金融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能源和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有力支持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特别是关于跨周期调节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有力激发了我国外贸市场主体的活力。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加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1%,较外贸整体增速高3.4个百分点,拉动外贸增长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进口值。一季度,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累计涨幅近30%。受价格上涨推动,一季度我国原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
李魁文表示,当前,外贸稳增长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不会改变,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的外贸发展目标仍需付出更大努力。为此,海关将统筹推进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在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关口的同时,从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和支持企业纾困解难、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国家重大战略入手,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
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25.6%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4日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至3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快速增长,实现了“开门稳”。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
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1至3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28.3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5.7%,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7.8%。
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1至3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3.4%、60.7%和21.9%。全国有21个省(区、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束珏婷还介绍了商务部近期召开汽车产业链外资企业座谈会有关情况。她说,与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充满信心,普遍看好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表示将坚持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有企业谈到,尽管2021年汽车产业面临芯片短缺、疫情影响等挑战,但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产销量都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
近期,国内疫情对内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束珏婷表示,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特别是帮助疫情重点地区的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人员入境、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些企业反映的困难陆续得以缓解。下一步,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态势,进一步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帮助企业实现稳定有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