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有标可依方能行之有序。
何为标准?“标”就是尺度,“准”就是准则,标准是一种公认的尺度和规范。标准化是推进衡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改变衡阳城乡面貌的重要突破。
当前,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是有一场有标准的“开卷考试”,我们要以标准化治理为重要抓手,扎实进行标准作答,找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着力点,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高标准起手、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论先后,知为先”。树牢标准意识,是推行标准化治理的前提。任何一项事业、一项工作、一种行为,都有标准,按标准去做,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标准意识的树立,能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更精细、更精准、更高效。我们要以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镜”,恪守标准化规范,对照指标逐个分解,对照标准逐条落实,对照要求查漏补缺,确保“审题”全面,没有漏项,把标准化贯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切中肯綮,方能游刃有余。加快标准建设,是推行标准化治理的基础。无标准,工作无从下手;有标准,工作才有抓手。我们要将衡阳打造成一座可以托付终身的品质之城,就要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蓝本,结合正在推进的城乡治理标准化,对照《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对每项测评的内容进行梳理,围绕标准体系建立一套工作规范,让硬件建设有标可衡、软件指标有标可循、文明创建有标可依。我们还要以高标准为指南,以高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具象化、简便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体系,用心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广大干部群众一听就会,一看就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让人人都知晓标准,人人都遵守标准,人人都维护标准,从而显著提升标准化治理效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是推行标准化治理的关键。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说一千,道一万,不去执行都不算。各级各部门要将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标准上,让标准成为工作质量的“硬约束”,做到“标到事,事到岗,岗到人,人有责,责有行,行有范”,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确保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窗口服务经得起“细挑”、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完善好经验、推广好做法,突出标准示范,精心培育一批高标准、有特色、有亮点的国标、省标示范点,带动全市文明创建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现在,衡阳的“创文考试”已经开始,我们要用“标准化”作答。我们是城市的主人,答卷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答案,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文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