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①)
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培育高质量提案。为此,市政协进行了积极探索——
推动提案工作制度创新,及时修订了《政协衡阳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了《衡阳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推进提案工作由定性考评向量化考评转变,让提案工作有章可循、更加标准化。
为精准建言,从选题源头抓起,提供知情明政常态化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部门重点工作、民生热点难点精准选题;举办委员培训活动,提高委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和职能的认识,为委员撰写提案奠定理论基础;编写《优秀提案汇编》,为委员撰写提案提供参考,并明确要求“不调研就不发言,不调研就不提案”。
为严把质量关,实行全会提案征集关口和审查工作前移,细化明确不予立案情形,通过“三审”制度严把提案入口关,提高了提案质量。着重抓好集体提案的征集工作,引导“耕地污染安全治理的情况调查及建议”等35件选题好、立意深、切口准、分析透、建议实的调研报告、大会发言材料转化为提案。
五年来,“高质量恢复我市生猪生产,保障猪肉有效供给”“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用好‘21条’,促进衡阳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等一批优质提案喷涌而出,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有效推动了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持续创新办理方式
提案不仅要提得好,更要办得好。市政协牢牢把握提案“办理环节”,持续创新办理方式,着力提升办理质量。通过抓好交办协商,提高交办准确率;抓好办理协商、民主测评,提高办理满意率;抓好督办协商,提高提案解决率。
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阅批、领办、督办重点提案,促进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已成常态。五年来,市领导签批的215件重点提案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阅批96件,市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215件。
其中,在市政协的督办下,耒阳市政府持续办理2018年提交的《关于依法追缴珍贵文物“晋故曹夫人碑”》提案,市公安局全程跟踪督导,最终让这块流落他乡20载的千年古碑重归“故里”,社会反响巨大。2020年,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首次集中民主测评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商粮局、市文旅广体局和市城管执法局等单位的提案办理工作,对办理不满意的提案开展“回头看”,进行二次办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办理成效。
对于涉及多部门办理的提案进行归类,创新开展共同督办、集中协商,五年来对“培育精品民宿,引领南岳旅游发展”等8件提案进行了专题协商。其中今年针对“关于规范机动车辆‘礼让行人’规则的提案”,经过多轮协商,市公安局、城管执法局、高新技术开发区、雁峰区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较好地完成了解放大道、船山大道部分设施的调整论证、设计和建设工作,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促提案高质量落地
提案重在出实效。一件提案从提出到办理,既要落在纸上,更要落在地上。五年来,通过各方努力,一大批重点提案办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推衡阳高质量发展”“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推动智慧衡阳建设”等提案,推动我市完成信息资源的目录梳理和数据采集工作,连接国家、省、市44个数据接口,汇聚数据10亿余条,在全省首创“码上办”政务服务新模式,被列入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试点城市,“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提案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人才新政二十三条”,我市基本建成“1+34”的人才政策体系,在全国首创市校企合作引才机制和“UP”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2.1万余人。
“推进我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提案,促使相关部门开辟加装电梯审批绿色通道,制定《衡阳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办法》,明确财政补贴标准,目前全市已经加装431台电梯,加装总台数在全省排名前列。
“加强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等提案,促进了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衡阳群众”被中国文明网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地方特色品牌。
……
每一件提案都凝结着政协委员的智慧,承载着委员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希冀,折射出政协工作的成效。委员们提出的真知灼见,有些已转化为党政决策,很多建议被承办单位采纳吸收,截至今年9月,所有立案提案已全部办复,为提案办理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