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部印发《 指南 》
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如何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进行了明确。

  《指南》强调分类鉴别工作要坚持从严规范,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要求,落实属地行政管理责任,明晰界线、从严要求、规范程序,体现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坚持科学严谨,充分依靠专家力量,综合培训项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独立的专业鉴别意见,确保科学与严谨;要坚持统筹协调,加强主管部门之间横向配合、地区之间协同推进,坚持“一盘棋”,避免在实践中出现“低洼区”“空白区”“矛盾区”。

  《指南》明确了鉴别依据,即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对培训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

  一是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

  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三是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四是结果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指南》强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当出现较大争议或难以鉴别时,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研究裁决。根据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协助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提供有关项目分类鉴别意见,并对“学科类”鉴别有最终决定权。

  建立专家鉴别制度。各地要组建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无法直接判断的培训项目进行综合研判,得出鉴别意见。鉴别专家组应包括相关学科、课程、教学等方面专家,且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未在培训机构中任职或兼职、属于非利益相关方。

  此外,培训机构要进行自我研判、自评自查,规范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不得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指南》称,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从严把关,进一步压减和规范学科类培训,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牢记初心使命 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答卷
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
欧洲多国防疫重收紧
本轮疫情已有3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关于事业在编人员 限期回单位报到的通知
计划检修停电预告修改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计划检修停电预告
更正启事
计划检修停电预告取消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 2021-11-16 2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