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建新 图/周 围
“我只会治病救人,这是医生的本分。”42岁的匡海平代表接受采访时,有点纠结为何选择“平平无奇”的他。
学医出身的匡海平奋战在救治一线已经20年,他是我市较早从事新生儿科领域的医生,每年至少抢救新生儿300名,擅长新生儿黄疸、肺炎的诊疗,参与国家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科研课题,在全国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
作为珠晖区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他坚持每周坐诊。行医20年,他觉得最喜人的变化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连年下降。刚参加工作时,看到新生儿因重度窒息死亡或留下后遗症,他下定决心钻研抢救新生儿医术。有一次一个新生儿因患重度窒息,呼吸几近停止,家属见状,碍于经济窘迫打算放弃。彼时,任新生儿科主任的匡海平坚决不放弃,耗时一个月将这个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放弃一条小生命,我总是于心不忍的。”有一身“硬核”技术的匡海平不乏温软情怀,碰到家庭困难的,他自掏腰包垫上医药费,有时病患家属忙,他也会帮忙照看孩子。偶尔让他委屈的是,有些家属不理解,认为医生不尽心。在他看来,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康复。作为新生儿科医生,他永远以“三心”严于律己:对孩子有爱心、更细心,对家属有耐心。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病人高高兴兴离院时跟我说了声谢谢。”匡海平说,这是他作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