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
一年来,我市还将罗荣桓故居、夏明翰烈士故居、湘南学联纪念馆、衡阳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不断加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朋友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当人们踏入湘南学联旧址,仿佛能看到湘南24县3000余名青年学生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点燃湘南革命烈火的动人场景。
在夏明翰烈士故居,当大家看到夏明翰在狱中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半截铅笔给亲人留下的三封诀别信,洋溢着对信仰的执着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无不为之震撼。
在罗荣桓故居瞻仰罗荣桓元帅铜像时,无数的共产党员不禁想起罗帅在弥留之际仍不忘留下“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的深情嘱托,印证了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
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表示,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承载着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和坚不可摧的信念追求。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清明节前夕,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主办的2021年衡阳市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暨“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市烈士陵园举行。
活动中,党员老师、学生代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以及“衡阳群众”志愿者代表,面向庄严而神圣的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表达对革命英烈的无限思念和崇敬之情。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英烈的伟大。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将加倍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参加活动的学生周小蓉告诉记者。
此后,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纷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网上祭英烈 文明寄哀思”“主题班会诵经典 清明时节忆先烈”“追寻先烈足迹 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做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弘扬革命传统、砥砺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全市青少年中间形成了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用文艺作品助推红色传承
红色文艺作品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之一,以红色文化为题材创作展现革命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单位围绕本土红色革命题材创作了《英雄若兰》《先声衡阳》《红色故事汇》《童心向党》《半条棉被》《刑场上的婚礼》《颂歌献给亲爱的党》《伟大的党》《桐梓山上映山红》《后来人》《传家宝》《踏月而来》《天下乡亲》《共赴山河》《赤胆铁血夏明翰》《湘南起义》《以光明迎接光明》《星火》《唱支山歌给党听》《培兰斋》《整装待发》等文艺作品百余部,精心打磨了《还有后来人》《生命抉择凭初心》等300余部电视教育片、微党课、微宣讲短视频,在“党史学习教育+屋场恳谈”宣讲中穿插上演。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宣讲,让党员和群众在听故事中学党史,在学党史中感党恩。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屋场“小平台”撑起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推动党史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发展在群众家门口谋划,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见行动,才能让干部群众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衡阳人有血性、能扛事。衡阳是一座具革命精神、有英雄血性的城市。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自觉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为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