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利用闲置房产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办企业,我们借力‘破茧’为村集体创收,实现了合作共赢。现在村集体每年创收在65万元以上。这些企业还安置了300多名失地农民,使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9月13日,雁峰区岳屏镇前进村党委书记唐彦永向记者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成了前进村的工作重点。早在2002年,该村就分别在一组和九组各兴建1个小农贸市场,在市场旁边建起了100多个门面,农副产品和各类商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附近村民纷纷“洗脚上岸”做生意,既方便了村民就近销售农产品,又满足了周边居民的需求,还能为村组集体创收,为农民增收。
招商引资办企业是前进村发展的又一得意之笔。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曾办过几家乡镇企业,后来因为种种缘故停产,剩下了几栋厂房。2007年,村里引进超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租赁原有的厂房投资办企业。14年过去,“超哥食品”越办越兴旺,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和新疆等地,年产值达3000万元。据总经理王国祥介绍,该公司还为村里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月薪在3000元以上。此外,每年还向前进村交纳租金。
“失去土地后,我曾经在外地打过工,离家很远,工资也不高。现在家门口进厂打工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离家很近,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家庭。”51岁的李晓梅是“超哥食品”点卤车间员工,负责照看自动点卤机生产线,她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很满意。
近年来,前进村还引进了明愉气体有限公司、恒升钢纤维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唐彦永说:“村里租赁厂房收取的租金,每年都会给老百姓分红。”
村里还以胡皮塘安置房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安置房5栋2楼投资了1000多平方米的房产,于2018年9月租赁给前进幼儿园。“幼儿园搬过来后,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好多了,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孩子。”前进幼儿园园长刘芳敏笑着说。
在富起来的同时,前进村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2017年,前进村在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的同时,配套建设了前进球馆和9间临街门面,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如今的前进村已经实现户户通水泥马路,村内的绿化、路灯等公共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记者手记
让闲置资源不再闲置
“曾经落后的乡村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好了。”前进村党委书记唐彦永感慨地说。
近年来,从发展水稻种植,到发展经济作物,再到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村发展,前进村一直在努力寻觅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努力与外来产业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企业选择到前进村投资赚钱,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发展。前进村的经验告诉我们,有限的土地有着无限的价值。怎样利用村中的闲置资源,让集体经济更有活力,需要因地制宜,全面考量,才能真正找准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