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彭国甫率队来衡调研乡村文化建设
衡南:~~~
~~~我市召开相关工作业务培训会
突出“四个坚持” 打好“四场战役”~~~——访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 ■本报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连帆涛 欧阳昭苏
~~~
~~~
“南岳衡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双年展”在京初评~~~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泥村:“豆腐+旅游”解锁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莫雄飞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衡山县最西端的黄泥村,了解当地的“豆腐经济”及其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地处双峰、衡山、湘潭三县交界,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村内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国家3A级景区唐群英故居也位居此。近两年,该村因地制宜,通过土地流转和大力发展“豆腐经济”及其相关农副产品产业链,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奔小康。


  做大“豆腐经济”

  做强相关产业链


  “我们村的豆腐制品一直以来都是‘老字号’产品,制作工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再加上我们用的又是优质泉水,所以做出来的豆腐外焦里嫩、口感细腻、营养好,在本地及其周边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黄泥村总支书记高军庚一边领着大家参观村里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石地方豆腐厂,一边详细介绍着厂子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看到,豆腐厂加工车间内,七八个村民正通过磨浆、冲浆、筛浆、烧浆等环节,在忙碌地制作各类豆制品。厂房外的销售点旁,一位村民正在现场油炸豆腐。在油锅旁边,则围着一群游客,他们正等着豆腐出锅,好买回家品尝。在销售点旁的马路边,还停着一辆运输车,车主告诉记者,他们是特意从邻县赶过来买豆腐的。

  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伙人、石地方豆腐厂法人代表袁立泉告诉记者,厂里生产的油豆腐虽然每公斤要卖20元,比别处贵上不少,但仍然很受游客和连锁店的青睐,经常是每天上午10点左右,当天生产的油豆腐和香干就会销售一空。“现在,我们厂平均每天能销售250公斤豆制品,如果碰上节假日,豆腐销量会翻倍,每天能卖出500多公斤。”

  “除了油豆腐好卖,我们厂生产的柴火香干、猪血丸子也是供不应求。”袁立泉说,厂里打算扩建场地和增加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种类也会不断增多,“以前我们不做腊制品,现在我们不但生产腊肉、腊鱼、腊猪脸等,还在积极开发剁辣椒、红薯粉、小鱼干等本地特色农副产品。”

  为打开市场销路,黄泥村这些年通过长途客车带货、线上线下销售、连锁餐饮行业销售等方式,将石地方油豆腐销往湖北、广东、广西、河南等地。还通过网络平台及参加各类电商活动,提升知名度。同时对全村20多家手工豆腐作坊加强卫生、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高军庚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做强村里的“豆腐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里准备追加投资,进一步扩大豆腐厂的规模,同时努力开发出更多的农副产品,要把本地人种的辣椒、 头、萝卜等进行深加工,放在合作社里一起推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为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凝神铸魂
好米好油好肉好茶 “清泉农夫名扬天下”
确保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争当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 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力军
3位衡阳人入选8月“湖南好人”
黄泥村:“豆腐+旅游”解锁发展新模式
4183件作品创参展数量新纪录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黄泥村:“豆腐+旅游”解锁发展新模式 2021-09-06 2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