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实习生 蒋 妍
“衡阳被赋予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我们倍感振奋!”近日,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肖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发改委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在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肖兵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发改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项目开发上,聚焦1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基础设施及民生等领域,会同相关市直部门筛选发布年度招商引资项目149个,总投资1604.5亿元,其中38个项目成功入列省年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目录。在项目储备上,上半年,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结项目数2187个、总投资额1785.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9.1%、7.4%。在资金保障方面,上半年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135”工程标准厂房等27项中央及省预算内专项资金8.6亿元,争资额全省靠前;申报省国开行“三高四新”融资专项项目130个,总投资1272.2亿元、申请融资832.6亿元。
接下来,发改部门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好参谋部、战斗部职责,努力在建设现代化新衡阳中走在前、当主力。
一是突出项目担当,点燃发展“引擎”。坚持“以产业比实力”和“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及投产,进一步擦亮“数字经济走廊”“有色金属之都”“化工材料城”“钢管之都”“特变电气城”等衡阳新名片。充分挖掘衡阳的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区位、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让“综合交通枢纽”实至名归,让“能源枢纽基地”早日成为现实。
二是推动园区提质,建强发展“平台”。坚持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以“五好”园区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大力构建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园区发展新格局,让园区真正成为衡阳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动能转换的主战场。
三是提振县域经济,补短板锻长板。通过强化规划引领、争取战略布局和投资专项,助力县域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持续释放县域经济潜力,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