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劲扬帆号角响 “千年石鼓”涌浪潮
祖国,你好——石鼓区灵官庙小学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
在衡阳市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数千农民游客欢聚美丽石鼓。
高质量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雁栖湖又灵动了起来。
深入推进新时代县域城乡警务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天雁机械厂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加紧工作。
华侨城来雁新城现代文旅综合体片区。

  ■策划/李镇东  统筹/苏醒世  罗飞虎  李文恋  彭海雁  程曦  唐成  文/本报记者  唐翔  图/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提供

  承接千年期盼,穿越万壑群山。7月29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石鼓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石鼓区描绘了未来5年发展蓝图,动员和团结全区人民,在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和“一体两翼”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擂响时代最强音。

  石鼓愿景

  ——建设宜居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到2025年达到320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

  ——建设宜业新高地。聚焦“2+4”现代产业体系,加快13条产业链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以上,五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产业强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宜创新洼地。大力推进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让石鼓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提高,到2025年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宜游示范区。积极对接衡阳市全域旅游规划,主动融入南岳核心旅游区和城市中心休闲区,整合区域优秀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打造特色明显、层次清晰、辐射较广的文化旅游生态圈,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现路径

  聚焦产业建设,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步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经济新常态,要赢得未来,必须依赖产业带动、创新赋能。石鼓区将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实施领军企业“上市工程”,建立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库,自觉扛起领跑者、探路者的责任与担当,当好新征程上的发展“新标杆”。

  ——实施产业链建设工程,改革完善“抓一条产业链,连一批企业,建一批项目”工作机制,聚力13条产业链,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充分利用项目优势、城区优势、政策优势,对接“500强”企业,全力引进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

  ——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华侨城来雁新城现代文旅综合体片区建设,力争建成全省现代文旅综合体片区标杆项目。加快推进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等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天雁机械、天然气公司、振洋汽配等智能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打造现代金融集聚区。

  ——实施领军企业“上市工程”,建立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库,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骨干企业,分层次、分梯队、分步骤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小升规”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比肩沿海地区的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行“四到四零”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有效扩大政府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完善实施消费升级工程,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华源、万居、中湘、中亿等专业市场做优做特,培育发展百亿市场群。

  聚焦城乡融合,加快提升发展质量

  着眼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省市发展大局,坚持统筹一体化发展,全力构建“一圈一带一环”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5年后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95%。城乡融合发展,释放最大潜力、激发更大活力!

  坚持“南改北拓、城乡融合、功能互补、产业提升”的发展思路,打造蒸水以南现代都市消费核心商圈、蒸水以北至北三环产城融合城市经济带、角山-黄沙湾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环线。加快来雁新城、雁栖湖、虎形山等新片区开发;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蒸水以北片区“水电气路信”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完善学校、医院、养老托幼、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好“床位、学位、车位、厕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同时,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科学有序推动产业振兴,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努力构建菜篮子、肉案子、花钵子、果篮子、游园子“五子登科”产业格局,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现代化示范区。

  聚焦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石鼓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根本在于使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

  全面汇聚创新创造人才,落实“万雁入衡”引才行动,健全人才奖励补贴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鼓励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落户石鼓。

  同时,实施优化创新生态行动,大力支持5G基站建设,发挥移动、电信等信息化产业对全区物联网、智能制造的支持作用。实施科创动能蓄积行动和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创业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聚焦生态文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做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的“减法”,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落实“一号重点工程”“十四五”重大项目主要污染物减排;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湘江、蒸水河、杉旭河、雁栖湖、横江湿地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土壤重金属场地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及有关市政工程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同时,探索生态经济、新兴产业的“加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鼓励企业更新改造工艺技术装备,努力把石鼓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

  聚焦民生福祉,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发展。未来5年,石鼓区将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55%以上,扩大优质初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办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居家+社区”等融合式养老。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加强中小学校学位和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持续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55%以上。扩大优质初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教育“扁平化”管理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成果,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石鼓。统筹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支持南华附一医院打造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支持社会办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居家+社区”等融合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打造集养老、医养、康养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链。

  ——加快建设幸福石鼓。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重点解决群众最需要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稳就业、促创业,落实就业拓宽工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多平台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收入。

  聚焦社会治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平安石鼓、幸福石鼓的美丽注脚。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实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三级平台建设全覆盖,方便群众实时免费获取法律服务。

  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千年石鼓”鼓点铿锵,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强音已经擂响!远眺前行的路,人民生活好、经济产业强、创新环境优、旅游体验佳的“锦绣新石鼓”已经展开,石鼓区奋力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风劲扬帆号角响 “千年石鼓”涌浪潮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风劲扬帆号角响 “千年石鼓”涌浪潮 2021-07-30 2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