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珂 实习生 罗林丽) 7月29日,记者走进衡南县栗江镇长坪村,只见田间串串稻穗颗粒饱满,涓涓注入农田的水流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多亏了栗江电灌站及时开机提水,今年我这片水稻田将迎来大丰收。”站在田埂旁,长坪村的“种粮大户”王元春露出笑容。
当下,正值稻禾用水关键时刻。王元春今年种了350亩水稻,如果没有电灌站的供水,连续高温将导致水稻亩产起码减少五分之一。
在王元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栗江电灌站。只见,轰隆隆的机房里,10台大功率水泵正在高速运转,汩汩湘江水顺着渠道流往下游,灌溉着栗江、松江、硫市3个乡镇5.6万亩农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 栗江镇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思想, 及早部署抗旱保灌工作。栗江电灌站从7月15日开始,已连续开机15个昼夜,每小时提水11600立方,累计向灌区抗旱供水近418万立方。
“截至目前,全市总蓄水量达13.66亿方。”市水利局副局长文昌荣告诉记者,市水利部门已根据旱情需要统筹各类水利资源,全力服务抗旱。目前,全市200多个电灌站全部开机运行,确保满足农业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