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史话
常宁地名中的“湖”
潭水出天仓岩处。
潭水入天仓岩处。

  ■文/图   滕   健

  湖,《辞海》解释为“积水的大泊。如太湖;洞庭湖。”

  但是,《辞海》只是说大泊称湖,并没有具体说多大的泊才能称湖。古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今天的面积为2579.2平方千米,比我们常宁市的面积还大530多平方千米。因为湖的面积很大,所以,常宁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数据库里的20383条地名中,是没有地理实体湖类地名的。

  尽管常宁没有地理实体湖的地名,但是,叫湖的村(社区)、村民小组以及农村居民点和街巷地名却有几个。它们是:到湖、盐湖、烟竹湖、小湖、湖边、西湖和鹅湖。这几个带湖的地名除湖边、西湖外,在清同治《常宁县志》《一统志》《乾隆府志》和清雍正《常宁县志》以及1993年《常宁县志》的记载里,确实是一个个水体,尽管不是实至名归,或者有水却狭小如池。清同治《常宁县志》还记载有砂矶湖、龙泉湖、石台湖、湄水湖,只是这些湖在今天既不见水,亦不留名了。

  1.倒湖、到湖、东湖。《一统志》云:“倒湖县东一里”(清同治《常宁县志》转录《一统志》笔者注),但《一统志》中的倒湖,并不是曾经的到湖公社、到湖乡,而是今宜阳街道石洲村的东湖。石洲村的倒湖为何改为东湖?

  这得从1952年祁阳县的株木村划归常宁县说起。1952年前,今大堡乡到湖村的到湖街,人们称为到窝或到湾,如鸟瞰此地,它像一个倒置的葫芦,葫芦把伸向祁阳县,葫芦腹嵌入常宁县,故得“倒葫芦”之名,常宁方言中的“倒”和“到”是不分的,而“葫”和“湖”又同音,故演变成倒湖,习惯性写成到湖。

  1952年,常宁县设到湖乡,为避免同名,便把县东一里的倒湖改为东湖,此后倒湖地界便以东湖为大队(村名),2014年合乡并村,东湖村并入了石洲村,但东湖地名仍然袭用。

  2.盐湖。清同治《常宁县志》云:“盐湖县东二十里,案,乾隆府志谨案,总志作筵湖。”由此可见,盐湖在古代还有“筵湖”一名。在盐湖街东有个叫浅水湖,湖水味咸,昔乡民便以此湖之水熬盐,故得名盐湖。盐湖今已干涸,但还有留泥沙淤积古湖泊遗迹。

  盐湖虽以水可熬盐而得名,但它却是煤海,是常宁无烟煤的主要产区。衡阳地区的裕民煤矿、常宁县的红旗煤矿、三塘公社的三塘煤矿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众多个体小煤窑尽管早已关停,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指标紧俏,煤炭常常是供不应求,到裕民煤矿的拉煤车要排好长的队。为了拉到一车煤,司机或货主常夜宿车上,在矿区等上一天一夜是常有的事。

  盐湖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据1993年《常宁县志》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离盐湖不远的反背园煤矿瓦斯爆炸死百余人。这说明至少在光绪十八年前这一带的煤就开采了;民国十年(1921年)后,常宁县内煤炭开采以县东南(盐湖、三角塘)的无烟煤为主;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始开采盐湖街东芋子田的煤;1950年7月,常宁县人民政府贷款购买30000公斤稻谷给大有煤矿公司,帮助其恢复生产,大有煤矿公司也更名为新记煤炭股份公司;1951年10月,常宁县人民政府以20025公斤稻谷入股与新记煤炭股份公司合营,并改新记煤炭股份公司为建设煤炭公司;1953年,常宁县人民政府接管建设煤炭公司,同时将其更名为裕民煤矿;1956年,裕民煤矿新建芋子田斜井投产;1958年,裕民煤矿先后开办了12个井口,建立了4个工区;1961年,裕民煤矿由衡阳专署接管。

  3.小湖。《乾隆府志》云:“小湖县东三十里”(清同治《常宁县志》转录《乾隆府志》笔者注)。小湖是以面积狭小而得名的,故虽称湖,实则一大池塘耳。小湖不仅是水体名,还是村群众自治组织名,隶属三角塘镇。小湖地界的居民以廖姓居多,小湖廖姓为了与其它地方的廖姓人区别,故自谓小湖廖家。小湖村有个稈冲塆,因水田少旱土多而习种高粱类的稈类作物,故得名稈冲。稈冲虽为干旱之冲,但得文化雨露滋养,出了一对文化父子。父廖安世为湖南省著名地理教师,执教于广益、长郡、衡州中学,还担任过常宁县一中校长;子廖士范为全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列1980年地质部评选的全国50个找矿重大贡献者。廖士范曾任贵州省地质局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会员,有多部专著和60多篇论文遗世。廖士范故居现为常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4.烟竹湖。《一统志》云:“烟竹湖县东三十里”。(清同治《常宁县志》转录《一统志》笔者注)烟竹湖得名,因此湖周围皆竹林,在晨昏或雨天,竹林中白雾缭绕如烟。烟竹湖属三角塘镇大义山村,古为常宁东路有名的圩场,今逢一、四、七仍有人在古街西头坪地赶圩。在古代,烟竹湖比常宁县其它带湖的地方要响亮一些,因为烟竹湖地处白沙、西岭、荫田入县城的官道上。 

  地处官道,过往的官员、客商乃至盐脚在这里歇脚落伙铺,那是经常的事。因为烟竹湖有伙铺,便有幸与南宋大文学家刘克庄结缘,刘克庄宿烟竹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烟竹铺》一诗。

  刘克庄作《烟竹铺》诗的时间是嘉定十四年(1221年)还是绍定二年(1229年),抑或这两个年份都不是的另外哪一年,我们今天是很难作出判定的。嘉定十四年(1221年)胡槻出任广西经略使,刘克庄充任其幕僚,担任经司准遣一职,绍定二年(1229年)刘克庄任潮州通判,这两次出仕的经历,刘克庄都有可能路过常宁烟竹湖而南入两广,也有可能是探访好友许介之而到过烟竹湖。因为原籍河南襄邑(今河南睢县)的许玠(字介之),宋室南渡时徙居常宁,端平年间(1234—1236年),出任衡州户掾。致仕后定居常宁县东乡东溪之滨,时人称东溪先生。常宁东溪即东江,也就是潭水,所以探访好友许介之而到烟竹湖的推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清同治《常宁县志》载刘克庄《烟竹铺》诗云:

  野迥村疏起暮寒,偶逢废驿卸征鞍。

  主人家比渔舟小,客子房如鹤栅宽。

  灯与邻通眠未易,风从隙入避尤难。

  似闻南去加萧索,一夜披衣坐不安。

  刘克庄夜宿的烟竹铺,有境内舂河畔的烟洲街之说,也有永州市零陵区的烟竹铺之说。不管是常宁的烟竹湖、烟洲街,还是永州市零陵区的烟竹铺中的哪一说,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依清同治《常宁县志》之说是不会太离谱。从《烟竹铺》诗中我们可以探知刘克庄夜宿这家人的客房以及他这一晚,是很窘迫的,这一晚刘克庄是披衣而坐熬到天亮。

  在小湖与烟竹湖之间的周姓聚居之地,因南有烟竹湖,北有小湖,故此地亦带个“湖”字而命名湖边周家,顺理成章“湖边”成了这里的村民自治组织,隶属三角塘镇。湖边村虽看不到湖,却有极富文化内涵和古代生态文明观的鸡胗子山,以及农民协会旧址、常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湖边周氏宗祠。

  5.鹅湖。清《嘉庆通志》云:“鹅湖,县西一里,水清如鉴。”“鹅湖岭,县西二里……冈峦秀丽,林木青葱,宜水径其阳,水环如玦,有池数十亩,曰鹅湖,王居仁、张栻立精舍于此。”清雍正《常宁县志》云:“鹅湖书院,城西里许,宋贤王习隐造士于此,其南有塘,曰鹅湖,淸澄如鉴,林木葱青,飞鹅上下白鲜耀目,因以名。其书院中祀紫阳、南轩二先生,遗址尚存。”

  上述两部志书中所提及的鹅湖岭、鹅湖及王居仁、张栻所立的精舍(鹅湖书院笔者注)早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现只留下以鹅湖而命名的小巷,在泉峰西路北侧,属培元街道办事处桃江社区。2018年,笔者曾为地名普查事而访问此巷,问一世居此地的邓姓老者有关鹅湖岭、鹅湖及鹅湖书院的事。答曰:此地原为鹅湖岭,当地人习称鹅背岭,巷北二三百米处,过去有一大水塘叫鹅湖,今已填没,对鹅湖书院则全然不知,只告知鹅湖巷内现有桃江小学。桃江小学系培元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小学,因在桃江社区内而命名,但是桃江小学坐落在鹅湖巷,这里原有鹅湖书院,如改为鹅湖小学,也算是传承文脉,可能更好。

  6.西湖。清代的陆以湘写了一本叫《冷庐杂识》的书,书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但是,常宁的西湖在该书中是无名的,原因常宁的西湖徒具虚名,根本就没有湖。常宁的西湖没湖,它只是地片及村民自治组织名,隶属庙前镇,位于常宁最南端与桂阳县莲塘镇天苍、反坳村毗邻。西湖一名的来历,是因村内昔有西湖庙,但庙又为何名西湖,不得其解。

  相传西湖庙是一位叫唐贻宗的山寨寨主所建,因为唐贻宗一名与唐代帝王如唐太宗、玄宗、高宗等皇帝的庙号相似,故此人自称为万岁帝王。西湖庙里常有祭品供之,而住庙旁马师公氹的马师公李得兴,曾三次利用法术潜入庙中巧取一份祭祀菩萨的猪肉以食。这样惹恼了鬼差,鬼差要除掉马师公,但马师公法术了得,施酿造五湖四海法让鬼差找不到他的住处和人。后因牧童失口泄密,鬼差叫牧童倒掉了马师公家神台上那一碗水,马师公宅现,人也无处遁形,马师公被鬼差打败。马师公在临死时,吩咐其妻在自己行将咽气时,将烧红的木炭塞进口里,以炭火引燃真身,让灵魂驾驭真身升天。其妻妇人心,将火炭塞进口中一半便抽了出来,导致马师公的真身腐败。但马师公灵魂之火不熄,三年后,灵魂之火烧毁了西湖庙。关于马师公的传说很多很广,西湖村人李太国老师写了本《马师公传奇》,详细挖掘整理了马师公的故事。

  西湖不但故事多,而且风景优美。西湖最美的景点是天仓岩。

  清康熙《常宁县志》云:“天仓岩,在县南五十里石羊保,   水之源,有古寺。”

  清同治《常宁县志》云:“天仓岩,在县南五十里,东江源于此。《一统志》谨案总志,作天窗岩,上有石窗见天。”两志中所说的  

  水、东江就是潭水,潭水从桂阳入天仓岩,出即为常宁境。

  所以,两部志书中所说的   水、东江(潭水)源于天仓岩,实则谬误。潭水发源于桂阳县北莲塘镇乌罗村天子地,桂阳境内的流程18千米,我们只能说潭水是穿流两千米的天仓岩而入常宁的。天仓岩又名天窗岩,笔者认为:尽管此岩“上有石窗见天”但叫天仓岩则更贴切些,因为长两千米的天然岩洞不失为天然的大仓库,只不过岩口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筑坝蓄水后,连人也进不去,储物更无从谈起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向子忞:刚直明敏 奉法守正
常宁地名中的“湖”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常宁地名中的“湖” 2021-07-25 2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