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星
炎炎夏日,行走在耒阳市马水镇广袤的田野上,清澈的潺潺流水,别致的农家小院,绿树成荫的乡村干道,稻田与远山连成一片,把耒阳市马水镇的乡村装点得格外好看。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马水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迈着铿锵而坚实的步伐。
产业富农提效益
“感谢政府帮助我创业致富,要不然我现在还在工厂里打工。”耒阳市马水镇湖德村村民郑周意充满感激地说。
郑周意六年前还在广西的工厂打工,生活过得并不富裕。2015年,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动员和鼓励下,回乡养猪创业。为了帮助郑周意解决养殖技术难题,在马水镇政府的帮助下,温氏公司派人传授养殖技术,垫付资金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并统一收购。郑周意介绍,去年他养了1900多头生猪,纯收入超过了58万元。
为了帮助养殖户更好发展,马水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唐人神公司、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等7家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作意向。农户提供场地和劳力,公司提供猪苗、防疫、饲料、收购于一体的养供销一条龙服务,严格按照生态环保要求进行生猪养殖。目前该镇共有63家生猪养殖户,生猪养殖规模达5万多头,生猪养殖产业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去年,马水镇出栏生猪10多万头,年产值超6亿元。
眼下,正是烟叶采收、烘烤的关键时期。马水镇江塘村村民李佐平正忙着采收烟叶。他告诉笔者,目前正在采收的是质量最好的上品烟叶,叶片大、烘烤出来的烤烟成色好,能卖上好价钱。今年他一共种了80多亩烟叶,除去烟苗、化肥、农药等开支,纯收入在14万元以上。
“几乎每个村都有烟叶产业,如今烟叶成了助农收获‘黄金叶’。”马水镇负责人介绍,多年来,该镇因地制宜把烟叶种植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为支持农户发展烤烟种植,各村积极协调土地流转,邀请耒阳市烟草局专家开设烟叶种植培训班手把手教烟农技术,协调当地农商银行为烟农提供贷款支持,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组织烟农进行销售,确保烟农切身利益。目前,该镇烟叶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总产值达3780万元。
马水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准最适宜的主导产业发展之路,着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值,支持生猪养殖、烟叶种植、绿色蔬菜、水稻种植等特色农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民生惠农补短板
“以前我们种的辣椒、西瓜、花生想拿到集市上换点小钱,要靠肩挑手提走3里多泥巴路到村里主道上然后再坐车去集市,非常不方便。”马水镇乐田村村民蒋达荣说,自从村里通了硬化路,彻底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
为了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让村里的土特产销往外地,村干部一边向上级部门申请配套资金,一边动员乡贤捐资筹建。村民们也没闲着,家家户户出资出力修建村道。道路修通后,不仅给出行带来了方便,还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近两年来,马水镇积极争取通组公路立项达到62处,筹集到道路修建资金1800多万元,全镇有15个村修建了通组公路,总里程达40余公里。
路通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改善了,随之改善的还有村民的生活环境。“以前每家每户产生的垃圾,绝大部分的处理方式是挖个坑往里面一倒,时间久了隔很远都能闻到臭味。”马水镇乐田村村民陈春生介绍,现在,村里要求每家每户门前的垃圾实行三包责任制,村里为每家每户免费分发了垃圾分类桶,每月对每户、每组进行卫生评比。村里公共区域的卫生聘请专门的保洁员进行清扫,同时村里设有垃圾分类站,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马水镇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湖南顺探机械有限公司入驻江塘村,占地10亩约7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地质勘察钻具及相关配件生产。该公司在劳务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村里孤儿就学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该公司已解决农民就业40多人,每年最低收入3.8万元,最高收入10万元左右。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万元,为村里公益事业累计出资达10万元。
乡风文明树新貌
“我死后丧事从简,不要讲排场,不要大操大办。”马水镇洲陂村村民唐圣臻的父亲生前留下遗嘱。前不久,老人因病去世后,三个子女按照老人遗愿,丧事仅办了一天就火化了。随着殡葬改革深入推进,生态安葬、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殡葬逐步得到村民认可,殡葬新风日渐浓厚。
在振兴乡村的同时,马水镇倡导安全、健康、和谐、崇德、向善的乡风文明理念,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好村民”评选活动,激励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定期开办“道德讲堂”免费公益讲座,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法,树立榜样的力量。在全村营造人人向善、家家文明的和谐氛围,推动良好的乡风民风家风建设。
该镇各村都成立了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及时了解、排查和化解村民之间矛盾;各村成立了综治维稳领导小组,村支书牵头,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摸底,对重点对象进行“五包一”稳控;各村还成立了防溺水巡逻队,由村支书记牵头,戴着红袖套沿着村主道及重点水域巡查人员到岗情况,及时记录有关情况,并挨家挨户宣传防溺水安全意识。
“现在村民的素质越来越高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正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了。”马水镇党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