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学史力行中 自觉担当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耒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春晖

  从百年党史中解读“青春密码”

  ■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思璇

  学史力行是明理、崇德、增信的归宿点和落脚点。如果没有力行,明理就成了空话,增信也成了空谈,崇德也就失去了意义。宣传思想战线要弄清“学”的关键所在,抓住“行”的深刻内涵,结合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真正把“学史力行”的精神要义转化为“行”的具体实践。

  一、从学党史中筑牢理想信念,在“举旗帜”上力行。百年党史告诉我们,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把蕴含在党史中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砥砺政治品格的自觉行动,无论是理论舆论、文化文明,还是内宣外宣、网上网下,都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耒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从学党史中增强舆论智慧,在“聚民心”上力行。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舆论宣传,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即使在最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亦坚定不移地通过出版报刊进行社会动员,争取人心、调动人心、凝聚人心。人心就是力量。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着力提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的能力,千方百计把人民群众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宣传思想工作就是把凝聚民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将政策话语、文件话语、政治话语等转化为地方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

  三、从学党史中赓续革命精神,在“育新人”上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党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耒阳作为红色革命热土,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提供了丰厚滋养。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我们要不负青春,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要不负韶华,让耒阳干部群众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要不负时代,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让耒阳人民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

  四、从学党史中凝聚磅礴伟力,在“兴文化”上力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处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我们要从中深刻感悟革命文化的磅礴伟力,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做到脚下有泥水,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带有泥水的脚步丈量民情,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准提供文化供给服务。

  五、从学党史中弘扬优良传统,在“展形象”上力行。回顾百年党史,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出访都要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都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展示大国形象的基本方法。耒阳作为世界纸文明发源地、中国油茶之都、千年古县、红色革命热土,做好做活“展形象”这篇大文章是应有之义,也是应有担当。我们要坚持扬正与抑负相统一,在积极主动讲好耒阳生动鲜活故事的同时,着力抑制消极因素。用“永不消失的电波”覆盖全社会,当耒阳好故事、好声音像蒲公英一样飞向全国各个角落,耒阳必定赢得人民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可以鲜明地看到我们党始终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

  一、党的队伍始终活跃着青年人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总是与青年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党的诞生始于青年。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群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走在时代前列,积极推动思想解放、民族觉醒。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青年人特有的青春基因,让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始终蕴含着虎虎生风的青春脉动、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党的发展依靠青年。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把最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敢闯敢干、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挑重担、砥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党的未来属于青年。今天,在九千多万名党员中,超三分之一是青年,每年发展的党员80%以上是青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在争取入党。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党的事业始终洋溢着蓬勃朝气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关注长远、代表未来的先进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即使历经千锤百炼,也始终巍然屹立、历久弥新、风采永盛。中国共产党有最科学的理论指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有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就是将一切权利赋予人民,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有最伟大的民族事业。一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三、党的建设始终葆有着健康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使我们党和国家、使整个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永葆健康常青。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推进伟大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从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到 “深圳速度”“深圳模式”,中国实现了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吹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勇于自我革命。在党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一些失误、错误,但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最终实现从挫折中奋起、走向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百年大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回望历史,百年辉煌照亮前行之路。正如李大钊所书“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以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革命气魄,永葆青春朝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在学史力行中 自觉担当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在学史力行中 自觉担当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2021-07-05 2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