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
党费你按期足额交了吗?端午节看书,想起了这个事。
重读的是王愿坚的作品《七根火柴》。写的是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暴雨倾泻,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掉队战士卢进勇,请他转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的要求。言毕,闭上了眼睛。卢进勇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
王愿坚《七根火柴》里“七根火柴交党费”的故事,有其真实的原型。1956年,开国上将杨成武在回忆录《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中,用文字详细记录了一个名叫郑金煜的小红军贴身藏好四根火柴的情节。基于这一真实故事,王愿坚创作出了《七根火柴》,入选中小学课本。
其实,王愿坚的成名作是小说《党费》。描写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兴国老区党员在红军走后,于白色恐怖中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文中写道: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1958年,王愿坚的《党费》被改编成电影《党的女儿》,文中的魏新就是电影里玉梅的形象。电影中,小程如约前来取咸菜,敌人包围了村子。危急中玉梅以党小组负责人身份,命令小程一定要把咸菜和她们的党费带走,还求小程把女儿带到东山去。小程将小妞放在竹筐里,一头挑着咸菜一头挑着小妞上山了。魏新则被敌人残忍杀害。
在白色恐怖中,在长征过草地,在艰苦条件下,在生死考验前,在最后关头,不忘记交纳党费,交纳最后一次党费,是很多先烈、共产党员最后的愿望与要求,映衬的是党员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
我们党的高级干部蔡畅和李富春夫妇,很早就决定:节省下来的工资,除适当资助身边工作人员外,全部存入银行,日后作为党费上交。蔡畅的女儿李特保存的蔡畅同志于1975至1977年四张向中共中央办公厅缴纳特别党费的缴纳单。第一张写着:李富春、蔡畅同志交金镯子1个,记重1.1两,戒子1个,记重3钱。
现在看来,咸菜、火柴,多么普通的东西。但在那个极其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残酷斗争一线,火柴、咸菜、盐巴当成特殊的党费上交,则是最为宝贵之物,更能显现党员在面对敌人、面对困难时,更能折射出共产党员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
交纳党费,在建党之初就有规定。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经费中要求: 本党经费的收入如左各项:“党费。党员月薪在五十元以内者,月缴党费一元;在五十元以外者,月缴党费按月薪十分之一计算;无月薪者及月薪不满二十元之工人,每月缴费二角;失业工人及在狱党员均免缴党费。”而在第四章纪律第二十五条也规定:“欠缴党费三个月,必须开除之”。而现行的党章,第一章党员“第一条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穿越百年历史,透过特殊的党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极端困难之下,党员向组织交纳党费,也不单单是铜板、银元、金条、纸币,还可以是一些特殊的特别的东西。那些特殊的党费,在百年红色故事的回忆中,极其让人难忘,极为宝贵。它甚至比黄金更重要,更是见证党员的坚定信仰,初心使命。这些特殊的背后,是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甘愿把一切献给党的写照。
加入党组织,按照党章要求,向党组织交纳党费,理所当然。党员自觉、主动、积极,按期、足额交纳党费,是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党性修养的体现。按期交纳党费,把对党忠诚,履行义务,严守纪律,落实到日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