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翔
1月9日18时许,祁东县白地市镇原党委副书记周琳力因病去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
噩耗突如其来,草木含悲,四方哀恸。“他是人民的好干部、好公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心中装着百姓群众……”采访中,每个人提起他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流下热泪……
是什么样的干部牵动着这么多群众的心?近日,记者来到周琳力工作过的地方,从他亲人、同事、帮扶的贫困户的泪水与悲伤中得到了答案。
在周琳力办公室的桌上,字迹满满的工作笔记、血压计、没有吃完的药物,仿佛静静地诉说着一位基层干部的担当、奉献、忙碌。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天天都忙于与群众打交道。白地市镇是全国首批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示范镇,该镇作为祁东县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的一张靓丽名片,工作量相对其它乡镇更大。周琳力指挥协调白地市镇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推进、积极协助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和棚户改造,帮助镇党委政府完成了158户易地搬迁,537户危房改造,落实教育助学、农合补助等工作,为全镇888户贫困户、3071人实现脱贫倾尽全力。
“周琳力在白地市镇工作期间,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是我们乡镇干部学习的楷模。”祁东县白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龙能腾说起周琳力赞誉不已。周琳力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扶贫工作者、重点项目组织者的初心与使命。
“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对待每一个贫困户像亲人一样,经常私下掏钱救济,时刻关心着困难群众的生活。”在白地市镇流泉町村,今年57岁的刘双元是易地搬迁户,他妻子在外务工时不慎受伤,落下残疾,儿子肝腹水不时要去医院治疗,全家因病致贫。2017年7月份的一天深夜,因连续下雨,洪水浸进了刘双元家刚建好的安置房。“当时家里全是水,没想到周书记晚上12点还跑来查看我家的情况,帮忙扫水,遮雨挡漏,一直忙到凌晨2点。”刘双元哽咽着告诉记者,当周琳力赶到他家的那一刻,他既吃惊又感动。
“汩汩甘泉入千户,滴滴汗水浇万管”。流泉町村村部门口立着一座自来水功德碑,周琳力是助推这项自来水工程成功建设不可忘记的力量。为了争取更多资金,周琳力主动请示上级,找村里创业成功人士,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共同为村子谋划。2019年4月,工程动工了,铺设管道15000余米,总投资145余万元,让全村的百姓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翻开周琳力的帮扶手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帮扶时间、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填写工整,一目了然。在流泉町村,周琳力将帮扶户当作亲戚真心帮、倾力扶,白天有时候没有时间,他便利用晚上的时间走村入户,每次开车路过贫困户家,都要停下来看看……周琳力关心、关爱群众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百姓眼里,周琳力对待工作就像是“拼命三郎”,总是忙个不停。流泉町村党总支书记周友书回忆说:“2020年镇村换届选举的时候,他经常夜里工作到12点,有时甚至都没来得及吃饭,他用真心换取了群众的理解和对工作的支持。”
作为一名丈夫、父亲和儿子,周琳力因为工作的坚守,对家庭亏欠的太多。这些年来,他缺席了妻子产检,孩子们生病他赶不回去,父母身体不舒服需要陪同检查只能请同学朋友帮忙……
“自从参加工作之后,他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清闲的节假日,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周琳力父亲泣不成声地说,“我会好好培养他的儿女,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像父亲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继续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