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考场一定要设置体温检测点”“考场内要通风消毒”……6月6日,高考前一天,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副主任医师罗强在市八中考点又开始新一天的紧张工作。作为防疫专家,他参与指导该校制定防控方案,并对该考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或健康码、行程码红黄码的考生提前摸排统计。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疫情,罗强始终坚守在“隐形战线”,用科学把握、信息传递和分析研判,精准阻击疫情,守护着衡阳人民的健康,用执着和奉献,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3月2日,衡阳48例确诊病例全部清零。以罗强为代表的衡阳疾控人,用忠诚践行诺言,用奉献履行使命,用生命保护了生命,用大爱战胜病毒,他因此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衡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女儿眼中的“忙碌爸爸”
当防控疫情的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起,罗强就进入高强度的脑力战和体力战。他快速启动预案,带领团队吃住在单位,加班加点,仅用三天时间,起草撰写《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完成全市疾控系统5项防控技能培训,清理补充应急物资,并迅速完成衡阳市疫情风险评估。
2020年1月23日是腊月二十九,我市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罗强立即带领应急队员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详尽询问,搜索出患者14天以来的所有行动轨迹,查清了密切接触者的去向和现状,并第一时间采集标本送实验室检测。
当忙完这一切,已是除夕晚上的9点多,罗强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女儿的责问声:“爸爸,你已连续3天没有回家了,今天是大年三十,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呀?妈妈也到医院上班去了,人家都全家团聚,我们家怎么就留我一个人呀?”
听到女儿的责问,罗强内心愧疚不已,沉默了几秒钟后,用疲惫沙哑的声音告诉女儿:“爸爸现在很忙,等忙完了就赶回来陪你。”
思维缜密的幕后英雄
疫情管控信息组一直是防控战线中最“隐密”的团队,他们上报的信息决定着疫情防控的方向,所以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在忙碌。
罗强每天要核对病例信息、流调信息、采样信息、检测信息、网报信息、密接信息等10多类报表,对各路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好疫情信息日报,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疫情信息,积极做好防控措施。
“一个人被确诊新冠肺炎,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案例,可是背后要付出无数劳动。谁来调查他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这就需要疾控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罗强坦言,做流调有点像警察破案,要在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去寻找传染源的蛛丝马迹,同时排查可能传播的范围。
去年最忙的时候,罗强一天接200多个电话是常态,既要负责解答市民各式各样的问题,还要第一时间给市民提出解决方案,常常加班到深夜。
截至目前,上万条的数据信息,经他核对,无一条重大信息漏报、无一条疫情信息外泄,为全市实施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无私奉献的“拼命三郎”
我市启动应急防控以来,罗强始终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党旗下的誓言,他心系人民健康,无私奉献,同事们都称其“拼命三郎”。期间,罗强每天平均只休息4—5个小时。但人不是铁打的,有一次,罗强在连续3天高强度工作后,头痛剧烈、胸闷乏力,连站都站不稳了,血压竟上升到160/110。在领导的“命令”下,当天凌晨3点,他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完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和静脉输液后,只休息几个小时,又全身心投入战斗。“疫情当前,重任在肩,我怎能安心休息,还有工作要继续啊!”罗强回忆当时情景感慨道。
时间来到2021年,罗强始终没有停下来过。连续几个月来,每当外地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罗强和他的团队都会第一时间排查是否有确诊患者所属地的返衡人员,并追踪前14天回衡的人员,协助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追踪排查。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限内找到可疑人员,那么病毒一旦流入衡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罗强说道。为了杜绝这一后果,他们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常常通宵追踪,在各个环节实时参与,随时去妥善解决和协调。
连续的熬夜和心力的耗费,罗强的双鬓悄然间添加了不少的白发,他却打趣道:“这是当下最流行的色系——奶奶灰,正好省了染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