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就是车前草。诗里说,采呀采呀采车前草,采呀采呀采起来,一片一片摘下来,一把一把捋下来,提起衣襟兜起来,掖起衣襟兜回来。古人观察之细、生活情趣之浓跃然纸上!
清代的谭献有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写车前草也蛮有意思:“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深院寂静,室内也是悄然无声。爱人远行,少人来往,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精美的头钗,一位红颜女子独自幽居。女子忽然听见自己的鹦鹉在呱呱人语。她急忙开门,误以为鹦鹉告诉她是她的情郎来了,结果大失所望。她在内心埋怨鹦鹉,嫌它错报郎归,让她空自整妆等候,无端地引起她的无限烦恼。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唤情郎早日归来。为了能够阻拦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他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
车前草,别名苤苢、当道、牛舌草、虾蟆衣、车轮菜、钱贯草、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等。始载于《本经》《别录》。《本草经集注》云:“人家路边甚多。”《本草图经》云:“……今江湖、淮甸、近京、北地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李时珍曰:陆玑《诗疏》云:此草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
相传汉代名将马武,一次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又遇天旱无雨,军士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当地又没有清热利水的药物,战士们个个焦急万分。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患尿血的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寻根追源,只见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为证实其效果,他又亲自试服,亦效。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问此草生何处?张勇用手远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服后果然治愈了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车前草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惹人喜爱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其味甘,性寒。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车前草是利水渗湿中药,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车前草不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祛痰、抗菌、降压效果。它能作用于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止咳力。能增进气管、支气管黏液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其幼苗可食。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