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萱草花开(下)

  ■李慧星

  1988年,我送一个同事去深圳任职。同事报到后,在边防某支队营房边一餐厅吃饭,席间,几个人商量,第二天一定去沙头角中英街看看,顺便买点味精、香皂、丝袜什么的。

  那时刚开放不久,去深圳要办边防证,去沙头角要办特别通行证。刚出门,一个着中山装的中年人就过来搭讪:“师傅,我是牡丹江林业局的干部,也想明天去沙头角看看,但不知去哪里办证,能否同你们一起去不?”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省视他,“该不是去逃港的吧?”他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身份证让我们看,好像看出我们的担心一样,“请你们一定帮帮我,我绝对不是什么坏人,牡丹江离这里太远,如果这次去不了,可能一辈子也去不了了!”我一看,这人也像个老实人,就说:“你把身份证给我吧,明早在某某酒店集中。”

  回到衡阳后,也就不记得这个插曲了。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大包牡丹江寄来的人参,才想起那个牡丹江的林业干部。从那开始,我每年都收到一包他寄的人参。“有来不往非礼也”,我也就每年给他寄一大包步云桥产的黄花菜。

  突然有一天牡丹江林业干部电话中说,“太巧了,前几天,我儿媳妇生产,一直没有奶水!有人讲要吃金针菜,正好你的金针菜就到了!”我问:“有效果没有?”他说:“真神了,第一天用猪脚、花生、黄豆一起熬汤给她喝,第二天奶水就多得不得了!”“那我明天再寄点给你。”就这样,我们相互寄了十多年的人参和黄花菜。

  事后,我还特地查了许多资料。黄花菜,又称萱草,《本草纲目》云:“萱……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下奶,平肝利尿,消肿止血。中医认为,黄花菜性味甘、凉、平。富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等。

  药理研究表明,黄花菜能清热凉血,利尿生津,平肝明目,养血催乳,安神除烦,解毒消痈。适用于血热出血、小便涩痛、心烦不安、肝虚有热、视物不清、水道不利、乳汁不下、疮痈肿毒等症。

  但萱草又叫“宜男”草。我看到最早称萱草为“宜男草”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他的《宜男花颂》曰:“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华。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耽乐,好和琴瑟。固作螽斯,惟物孔臧。福齐太姒,永世克昌。”晋代,周处《风土记》则说:“鹿葱,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莲。宜怀妊妇人佩之,必生男。”嵇含《南方草木状》却说:“水葱,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广人佩之极有验,然其土多男,不厌女子,故不常佩也。”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萱草当作“宜男草”了。

  张大千曾绘有一幅《宜男多子图》,图中用简练生动的笔触,绘萱草和石榴各一株,萱花开放,石榴果皮裂开,露出浆果。画面左上方有题画诗曰:“东家喜植宜男草,西舍还栽多子榴。愿君更颂少陵句,子多衮衮皆公侯。”显然,图中果皮裂开的石榴是象征“榴开百子”,而萱草则代表“宜男”。“榴开百子”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上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开通了探亲之旅。父亲一个私塾同学从台湾宜兰县回祁东探亲,在我们家住了几天。他告诉父亲,他儿媳妇一连生了三个女娃,真想要一个男孙儿。父亲开玩笑地对他说:“多吃黄花菜!”临别时,父亲真的送了他一大包黄花菜。一年后,父亲的同学打来电话告知:“全家吃了一年的黄花菜,儿媳妇这次真的生了一个男娃小孙。”并要求家父为其小孙起个名字。家父思索良久:“就叫宜男吧,一是你们一家住在宜兰县,小孩取名‘宜男’,地名与人名谐音。”家父又说“二是你们全家吃了一年的黄花菜才生了一个男孩,黄花菜又叫宜男草,印证了古籍所载,有纪念意义。”对方在电话中直说:“这个名字好,就叫宜男!”事后,我调侃父亲:“你这是在给祁东的黄花菜做广告,如果广而告之后,想生男孩的家庭都去吃黄花菜,那祁东的黄花菜不就会脱销吗?”

  至今算来,小“宜男”也快有40岁了,真不知道他们一家至今还喜欢吃“宜男”花不?

  前些日子,同学邀请我去参观他的萱草园,并告知我,他的萱草园现有100多个品种,而种在温室里引种的早熟“红色海盗萱草”已含苞待放。看完萱草园后,参观他们家老祠堂。这是一座三进两厢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祠堂的正上方梁上,看到两款“椿萱并茂”和“老气横秋”大漆描金匾。时间都是光绪壬寅年制。同学告知:这是他们家五代曾祖七十寿辰时,由当地乡贤书写,族中大德赠送,至今有120年了。

  “椿萱并茂”,是个褒义词。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于比之父亲。《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唐人将其比作母亲的象征。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 

  当读到“老气横秋”时,大家多认为带点贬义之词,问我用于贺人寿辰是否妥当?因不明就里,学识不精,当时也就吱吱呜呜地敷衍过去了。回来后,搜了一下“老气横秋”词条。早期至少应是一个中性词,或者说属褒多贬少的词。“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本义:老年气派,横贯秋空。形容气概雄浑、豪迈。

  到南朝时期,齐国的孔稚珪是一个风韵清雅的隐士,当他得知曾经隐居于钟山的周彦伦要出任海盐县令时,觉得周彦伦不是真正的隐士,远不及巢父及许由有志气,于是作《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这里的“老气横秋”词性应为中性偏贬了。

  之后,“老气横秋 ”多用来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缺乏朝气之意。

  但清时也还有做褒义词用。据《琉璃厂小志》载金台稚川居士《琉璃厂匾额》称:“旧都琉璃厂各商店之匾额,皆系名家所书,字体不一,极尽琳琅壮观之致;尤以茹古斋、清秘阁、松古斋等匾额为精彩。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官至军机大臣、刑部尚书,曾为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学识渊博,书法闻名天下,兼颜、欧、褚、米、苏、董各家之长,笔法遒劲,天骨开张,气度宽宏,为同治、光绪间书家第一。他为茹古斋题写的匾额,被书法界公认为:“浑脱潇洒,老气横秋,笔力雄伟,光彩夺目,一直被誉为京师名匾精粹之一”。

  此处“老气横秋”作为寿匾,应取其褒之本意。不然,其后人也不会悬挂祠堂120年。是故,正确理解词性,绝对不能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是要根据其语言环境,词性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去理解,才不会因自己的无知而受人贻笑,这或许是写这篇文章的意外收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萱草花开(下)
《归雁集》中觅书斋
厂区咏叹调
缅怀刘鹤洲
清 明
临湘江有感
鸣沙山与道士谈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萱草花开(下) 2021-04-04 2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