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连武 通讯员 周童)“等这些辣椒成熟以后,今年的收益肯定不会少,日子更有盼头了!”4月2日上午,在衡阳县金兰镇檀桥村烤烟育苗大棚内,烟农刘新良利用烤烟育苗大棚空档期搞起了新产业,开辟增收新途径。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是衡阳烟区烤烟育苗期。烟苗出棚后,烤烟育苗大棚就空置下来,全年空置时间达到七八个月。为了减少苗棚闲置,提高烤烟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效率,我市多个种烟县(市)开展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利用烤烟育苗大棚培育机插水稻秧苗优势明显。”衡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烤烟育苗棚控制温湿度精准,实行集中培育,秧苗出芽整齐、壮苗率高。与此同时,它还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插秧需要300元/亩,机器插秧成本只要80元/亩,且生育期更短,收割时间提前,产量也相应提高。自2017年以来,衡阳县烤烟育苗大棚培育的机插水稻秧苗已成为附近几个乡镇的稳定供应点。
近几年,烤烟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扩展到果蔬种植和种苗培育上。今年2月,在衡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衡阳县农业农村局和金兰镇政府的共同帮助指导下,金兰镇烟农合作社在檀桥村烤烟育苗工场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发展果蔬育苗、种植等多种产业,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促进烟农增收。目前,综合利用五连体烤烟育苗大棚5座,预计一年可培育销售约1.8万盘,实现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
衡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衡阳烟草对烤烟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给予大力支持,通过补贴专项资金加强大棚维修管护,协调农业技术部门对大棚育秧、大棚蔬菜水果等项目进行上门指导,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
据了解,全市烤烟育苗大棚的整体综合利用率逐年攀升,预计2021年可为每户烟农增加额外收入4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