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周连武) 时下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与此同时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菌类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近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类,警惕因误食野生蘑菇造成食物中毒。
据介绍,一些野生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表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近期,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已督促全市各区和有关部门开展排查,寻找野生毒蘑菇的踪迹,开展拒绝食用野生毒蘑菇的宣传活动,在城区餐饮店、城乡农贸市场等场所张贴风险提示牌,引导市民不要自行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等菌类。
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加强预防是关键。为保护公众健康,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到集市或农贸市场购买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如果因误食野生蘑菇造成食物中毒,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咽部催吐,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尽快排出毒素;有些中毒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实进入了“假愈期”,需要继续观察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甚至死亡;就医时,尽量携带吃剩的蘑菇,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