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永军 通讯员 程建铭
2020年以来,衡南县公安局以衡阳市县域城乡警务“一体两翼双轮”整体规划为指引,结合县域特点,在县委提出“屋场+”基础上,结合县域特点创新推出屋场警务恳谈会制度,围绕党建引领、基层基础、群防群治、联防联治、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建设,注重“五个融合”,推动村(社区)警务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衡南。1月3日,《人民公安报》以《强化五个融合 推行屋场警务恳谈》为题推介了衡南这一县域警务经验。
党群融合、凝聚合力
培育党建引领新动能
2020年以来,衡南县公安局党委把村(社区)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以农村屋场为村(社区)警务切入点,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建联动为“动力点”,把屋场警务恳谈会纳入局机关、派出所各党支部党建活动,明确召开恳谈会的时间和频次,认真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同时,通过公安基层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联建的方式,加强警民共建力量。
以上下联动为“支撑点”,推行屋场警务恳谈会联点制度,即局领导、局属单位、派出所领导、驻村民警辅警分别对应联点村(社区),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
以部门联动为“着力点”,加强公安机关与乡镇街道、职能部门的联系,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和综治、司法、住建、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共同召开屋场警务恳谈会,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公安主力、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打防融合、精准发力
打造基层基础新高地
衡南县公安局致力做实基础,通过屋场警务恳谈会,及时掌握各村(社区)治安情况,科学合理调配警力,让警力最大化发挥职能作用;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试点打造集“社区警务室、驻村调解室、便民服务点”于一体的“三合一”警务室,推行“1+4”勤务模式,即在明确一名联村(社区)民警的基础上,再明确一名驻村辅警、一名村(社区)干部、一名党员、一名治安积极分子,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做实基层农村防控力量,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该局党委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基层黏性,让民警安心基层、向往基层、建功基层。投资1.5亿元新建“两所一队”办公场所,启动对7个派出所新建、3个派出所提质改造、2个派出所搬迁改造项目,提升派出所基础建设整体水平。
该局以做优警种为基础,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实现队伍、业务双提升。大力加强巡特警队伍建设,全面充实巡特警队伍力量,坚持训练军事化、练兵常态化、演练实战化,打造一支“尖刀”处突力量,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依托科技力量建设,着力建设公安科技楼,融合各种高科技侦查设施,打造最强智慧刑侦队伍,不断适应打击违法犯罪新形势,确保打击主责主业高效能。
警民融合、激发活力
拓展群防群治新空间
衡南县公安局以屋场警务恳谈会为依托,积极组织党员民警发动群众,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
该局把恳谈会与法律宣讲相结合,社区民警向群众讲解剖析近期社会面上发生的各类案例,全面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把恳谈会与风险摸排相结合,使民警通过恳谈会及时掌握、全面摸清辖区风险隐患,快速处置到位。把恳谈会与收集信息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居民人熟、地熟等优势,向群众收集各类信息线索,强化社会面管控。
警企融合、善于借力
开辟联防联治新路径
该局强化警企交流,将屋场警务恳谈会的触角向辖区企业延伸,积极探索警企融合新路径。
——强化警企合作助推基础工作信息化。积极与辖区企业合作,有效提升了打击违法犯罪的科技水平,并有效整合采集的各类社会基础数据,研发出有助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多个信息研判分析系统。
——强化资源统筹助力工业园区治安管控专业化。加强工业园区技防建设,实现对园区治安环境的动态掌握,同时,整合园区保安力量,组建专业巡防队伍,由社区民警带领开展夜巡、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治安管理盲区。
——强化社区民警进企业助力风险防控常态化。针对企业易发、多发的安全风险,社区民警不定期到企业召开警务恳谈会,从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消防检查等方面提升企业主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与企业代表共同研究制订园区治安防控举措,进一步增强治安防控针对性和实效性。
考评融合、督导助力
构建长效机制新格局
该局党委从“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议”的角度,不断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督办三项长效机制,助力屋场警务恳谈会在基层落地见效。出台衡南县公安局屋场警务恳谈会制度,将屋场警务恳谈会工作纳入各单位县域警务工作考核,每季度对局属单位、派出所召开恳谈会情况进行督导考评。
对召开屋场警务恳谈会中发现的走过场、不作为、搞形式等现象,由督察大队督办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进行全局通报并严肃问责。对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线索,列出督办问题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处理方案和时限,确保压实责任,对账销号。
县域警务在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