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翔 通讯员 罗飞虎 李文恋
一条条“四好”马路在乡间蜿蜒,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成为“网红打卡点”,一间间扶贫车间成为村民的“致富新希望”……初冬时节,记者在石鼓区惊喜地发现,产业扶贫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迅速而深刻的改变: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据了解,2019年,石鼓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8%,在全省27个一类县(市)区排第18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950户2450人,已脱贫883户233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8%降至2019年的0.22%,两个省级贫困村已于2016年出列,今年剩余贫困户将实现全面脱贫。
石鼓区委书记颜和平介绍,该区根据区情因地制宜,通过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套以产业扶贫为基础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顶层设计,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围绕扶贫布局产业
“机遇就在我家门口”
家住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的脱贫户陈冬生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修了一条路,带来了一个产业,自己也因此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时下,灵官庙村不仅是衡阳乡村游网红打卡地,更是石鼓区的脱贫致富“标杆村”。 “国庆节期间,每天有近两万人来此拍照、录视频,刷爆了朋友圈!”村党总支书记何小云告诉记者,驱车前来的市民甚至要把车停在千米之外。如今,随着飞驰越野沙滩车、玻璃滑道、七彩滑道、8米网红秋千等户外休闲娱乐项目纷纷“落户进场”,每到周末该村都人山人海。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该村集体经济已经由五年前的3000多元增至30余万元。下一步,该村还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现有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都市精品产业,鼓励村民自主发展餐饮、民宿、农家乐、特色种养殖、垂钓中心等配套产业。
同样和陈冬生一样在家门口找到发展机遇的还有角山村贫困户肖顶,肖顶多年来一直在外给别人餐厅打工当厨师,受今年疫情影响,失业在家。看着一家人着急的样子,党总支书记任鸿全和扶贫工作队队长尹培阳几次三番来家里劝说肖顶自己开店,但害怕失败,他迟迟不敢答应。
“我们都吃过他做的菜,觉得味道还可以,所以才会一直劝他开店。”尹培阳告诉记者。
为了坚定肖顶的信心,尹培阳主动给他找门店、试菜、提建议。感动于扶贫工作队对他的上心,肖顶在大家的帮助下,今年5月,自己家的土菜馆开业了!如今,通过一家人的用心经营,店内日营业额能达到1000余元,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计。“现在赚得比之前打工多,还能在家照顾老婆孩子,日子越过越好了!”肖顶满足地笑道。
“单独的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项目,犹如撒落一地的珍珠,只有将它们串起来成珠链,价值才会成倍提高。”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浪告诉记者,2017年,石鼓区通过整合资金,在全市率先打造了长达20公里的乡村旅游环线,率先开通乡村旅游公交,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连通了香樟苑、望夫湖、玫瑰园、山水莲花、青月山庄、灵官庙玩乐集聚区、远翔农业等扶贫产业项目,推动休闲旅游企业抱团发展,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门口有产业”。
聚焦增收扶持产业?“产业每年给我分红”
“我们在基地天天有活干,仅采摘莲子每天就有100元收入。”当地贫困户肖汉秀长期在山水莲花务工,除了采摘莲子,还除草、施肥,“每年还能拿到产业分红,我很满足了。”如今,肖汉秀家里早就摆脱了贫困,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山水莲花是利民村打造的重点项目,也是石鼓区引进的产业扶贫的代表企业之一,每年,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的模式,贫困户可享受8万余元的产业分红。今年,通过承办衡阳市首届农民丰收节,还带来了乡村旅游热。仲夏时节,这里荷花盛开,众多游客闻香而来,曾经寂静的省级贫困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基地负责人刘晓平介绍,基地如此红火,离不开区政府的倾力投入。区委、区政府贴心地送上了道路提质改造三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加宽、硬化和油化全村40余公里主要干线;投资560万元,分别用于村级水利、绿化、亮化、垃圾站建设、饮水、房屋改造等项目建设。
围绕贫困户增收致富,今年来,石鼓区创新“扶贫车间+托管”模式,挂牌建设11家扶贫车间,贫困户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租金等途径摆脱贫困,腰包逐渐鼓起来。
2011年,32岁的杨小马对生活一度很绝望,其父不幸罹患癌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儿子年幼,生活开支、医药费、学费、当年因为给父亲治病欠下的外债……压得杨小马踹不过气。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下,医保报销政策、教育助学补助、小额信贷等多项政策应享尽享,杨小马在家门口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汽车美容店,年收入可达7万余元。今年,他的汽车美容店还被纳入石鼓区扶贫车间项目,招收了7名来自贫困户的学徒,每年人均增收约3万元。
立足长远壮大产业?“我们发展依靠‘链长’”
作为省内外著名品牌,君玲传统食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成功成为衡阳市非遗保护单位,旗下君玲元宵正在申请湖南省非遗项目。“我们的远景目标是打造百年食品企业,并朝着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把‘君玲’品牌做大做响!”公司负责人梁君说道。
目前,君玲公司正采取企村共建食品基地的模式,打造“三黑”(黑芝麻、黑米、黑豆)产业,村民们不仅可以到公司来务工,年底了还可以收到土地分红,是和平村里人人点赞的食品消费类龙头企业。
为什么这么有底气、有雄心?这跟石鼓区的扶持分不开。“我们也有了‘链长’!”梁君告诉记者。10月30日,石鼓区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暨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更是下发了《关于落实产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通知》,在“2+4”产业体系的基础上,6条总产业链下设13条分链,链上各代表性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区级领导联系机制,“‘君玲食品’被划分在绿色食品产业链,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享受党政领导的‘一对一’贴心服务,从而做大做强,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所在,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扶贫的主力军。”颜和平在多个场合如此强调。据了解,石鼓区近年来加强产业扶贫力度,着力“筑巢引凤”,让今天的产业成为明天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目前,华侨城文旅综合体、华耀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建设,湖南高速公路衡阳物流港、恒大养生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