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才能担负好“为国统计、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
一、要在“我是谁”上不断筑牢统计使命根基
一要提升政治站位。一切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统计部门作为国家机关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如实反映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真实数据支撑。要切实纠正统计数据只与领导政绩有关、与群众利益无关的错误认识,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铸牢政治品格。牢记公务员身份,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把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起来,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廉洁奉公,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三要严守党纪国法。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自觉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和习惯。真正做到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要严格遵照法律规定行使统计职能,并履行相应的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守数据质量生命线,确保数据填报、审核、发布、使用等各环节规范有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当好参谋助手,维护人民利益。
二、要在“为了谁”上不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我们的工作方向。
一要进一步提升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切实保障数据质量,确保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提高统计公信力,更好地服务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为衡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统计保障。二要高标准当好政府决策参谋助手。统计是用数字说话,但不是只做加减乘除的算术题,身为统计人,要弄懂弄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仅关心指标数量的大小,更关心数字背后所反映的质量、结构和效益等问题。真正掌握诸多统计指标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及时发现经济运行风险和隐患,做好预警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助力党委、政府精准决策。三要更积极收集社情民意。民意调查是公共舆论的“晴雨表”,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到社会大众对政府公共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党政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统计部门要积极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反馈民意,让群众的诉求尽快送达党委政府,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为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社会治理改进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要在“依靠谁”上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要高质量完成统计任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首先,要依靠群众采集数据,要想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只有靠群众记好每一笔账,填好每一张表,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并最大限度减少统计误差。其次,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发挥统计工作的特长,深入基层,与群众坐到一起拉拉家常,到企业工厂走走看看,调查研究和破解一系列民生难点、热点、痛点问题,更好地帮助党委、政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发动群众监督统计工作。要畅通举报渠道,持续在统计信息网、报刊等载体上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发现问题线索,对举报线索进行认真登记、核实和处理,让瞒报、谎报等弄虚作假行为无处藏身。有利于从源头上夯实数据基础,更有效的开展统计执法,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统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基和源头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在统计工作实践中,我们要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共同完成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