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经济指标绘就“上行衡阳”,开放创新打造“活力衡阳”,惠民举措彰显“民生衡阳”……~~~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行衡阳: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数据显示,1—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企业主体、新增净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我市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平衡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提升“上行衡阳”的经济发展“成色”: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稳向好,大多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或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降幅,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核心指标大多稳居全省前列。1—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二、第三;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税收收入50.28亿元,税占比达70.48%,为近10年来半年税占比最好水平。

  实力衡阳:

  项目力量打造现代产业强市

  近日,市委书记邓群策再次率队赴深圳市,先后深入华为公司、康成享资本管理集团等企业考察,分别与各企业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就推进衡阳与各企业携手前行、合作共赢达成广泛共识,为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寻求更广泛合作力量。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在衡阳市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上指出,要继续把产业,特别是投资和项目继续放在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

  奋力打造现代产业强市的“衡阳决心”凝聚了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1—6月,241个市重点工程计划项目、28个省重点项目、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97.72亿元、79.57亿元、43.66亿元,均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8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2%。万魔声学智造群项目从注册到投产仅用20天,6月份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刷新了项目建设的衡阳速度。比亚迪年产40万副车灯项目正式投产,湘南高新软件产业园、创新中心、电商中心正式运行,上海交大5G新材料与装备联合研发中心正在装修,湘南纺织基地服饰园标准厂房(一期)主体完工。蔡伦抄纸、鑫茂威5G半导体终端制造产业园、圆通速递湘南智慧物流园等14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延伸产业(一期)、衡阳(国际)眼镜小镇、年产1200万重量箱超白光伏和超薄电子玻璃等83个项目超时序完成投资进度,软件、区块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等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5A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常祁高速全面建设,衡永高速、湘江衡阳至永州三级航道一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项目力量”也成为我市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的“强大引擎”,提升了衡阳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市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为主抓手,着力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八大基地”,重点瞄准生态绿色食品、轻工纺织、汽车、生物医药等14条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活力衡阳:

  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

  大力实施“千家万户”培育工程计划,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34.5万户,净增市场主体5423户,排名全省第二;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申报企业达120家,成功入围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计划……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的进一步释放,绘出“活力衡阳”崭新图景。

  发展动能的提升推动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数据显示,我市上半年新增“四上”企业202家,居全省第二,其中净增规模工业企业94家,排名全省第一。举办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978场,洽谈项目438个,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2.06%、10.4%。实际到位内资309.9亿元,增长18.2%,增速居全省第一。各类银企对接签约企业1085笔、授信726.56亿元,目前到位资金326.43亿元。除长沙外,存贷款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存贷款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三,其中新增贷款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145%。全市企业直接融资91.44亿元。全国第一支20亿元双创专项债正式发行。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29亿元。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首创企业上市ABC清单制,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加快筹建,成功举办24期企业发展“船山论坛”,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实施人才引进“万雁入衡”计划,创新运用“UP模式”,引进国内顶尖AI机器人何弢团队、依图医疗倪浩团队。抢滩新基建高地,大力发展数字、网络、街区经济,全方位开放城市应用场景,成功举办2020中国首届直播产业发展论坛,全省首家直播学校——祝融学院正式开学。

  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进一步释放出我市的创新活力。我市33大项118小项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有力有序。政务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政务云(一期)投入使用,220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全部集成到App,逐步推行跨域办理、异地可办、全市通办;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等改革提前完成;警务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等事项步入收尾阶段;衡东县工程建设项目“先建后验”审批制度、石鼓区基层社会治理“五中心合一”被《中国改革年鉴》收录推介;“三医联动”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衡南县“校联体”改革、“屋场恳谈会”经验被新华社长篇报道;常宁市加快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做法被省委编办推广;衡阳县乡村治理“梅花模式”得到省委副书记乌兰批示肯定。衡阳中欧(中亚)班列成功获批;衡阳航空口岸呈报国家口岸办审批;衡阳综保区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水口山经开区保税仓库申报进展顺利;25家企业实现外贸业务“破零”,18家企业同比实现“倍增”;祁东黄花菜首次出口加拿大并获得长期订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申报企业达120家,接近去年全年申报总数,成功入围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3.4%;特变电工、华意机械、运输机械被评为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三易精工被认定为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衡南县入围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民生衡阳:

  民生支出占比超七成

  “民生衡阳”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我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72.2%。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控制线0.75个百分点,119.54万返乡农民工全部返岗复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涨幅。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72.2%,“三保”支出需求基本覆盖。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416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石鼓区青山街道和陕西巷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全省示范。衡阳幼高专(一期)、市七中、市十七中、雁鸣溪国际实验学校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阳光招生制度改革平稳有序,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完成清零。衡阳市中医传承创新大楼和公共卫生业务楼项目进展顺利。

  我市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鼓作气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调整优化驻村工作队1481支、队员3432名,6万余名党员干部继续结对帮扶。新增扶贫车间359家,吸纳贫困人口3615人,96211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占有就业意愿人数的99.8%。685家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实施1446个帮扶项目,帮扶11.81万人。深入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实现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全面动态清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达到脱贫条件。

  我市建立每日联勤值守和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战时”维稳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两轮排查化解矛盾及隐患1200多个。扎实推进“最多访一次”,全国“两会”期间实现“非访零登记”。全面处置房产办证遗留问题,城区97个项目近2万户未办证问题即将得到妥善处理。纵深推进打击电诈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新时代县域城乡警务工作稳步推进,刑事案件、可防性案件、交通事故实现“三下降”。部署开展打赢禁毒攻坚战三年行动,外流贩毒同比下降79.9%。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50%以上,社会大局平稳向好。

  生态衡阳:

  “衡阳蓝”“湘江绿”频频亮相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衡阳蓝”“湘江绿”频频亮相衡阳人的“朋友圈”,见证了一个“颜值”“气质”双提升的生态新衡阳。

  如今,行走在衡阳的大街小巷,置身于整洁干净的街道,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流连于休闲广场、公园绿地中的人们,悠然自得、好不惬意;一个个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衡阳的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正在促成城市总体环境提质升级。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48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AQI指数逐年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19年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比武活动中,我市荣获三等奖,蒸水入湘江口水质自动站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最美水站。

  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夏季攻势”稳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十三五”重金属减排任务提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蒸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湘江流域全面实行禁渔禁捕,湘江干流衡阳段全面达到Ⅱ类水质,1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93.4%、97.2%,同比分别提升2.8、3.9个百分点。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国省验收,获评全省先进。

  文明衡阳:

  文明之花打造“最亮底色”

  金秋华灯绽放的傍晚,湘江两岸繁华与和谐交融,绿意盎然的街头公园中,孩子们正嬉笑玩闹。不远处的马路上,车辆自觉停下“脚步”,礼让行人。还有风尘仆仆的“衡阳群众”志愿者仍在坚守,为行人“保驾护航”。

  据悉,我市统筹推进市县同创、城乡同创,启动“五大专项行动”,广泛开展“‘衡阳群众’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综合排名居全国141个提名城市第一方阵。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次性高分通过国家暗访。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其他单项品牌创建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吹响以来,大城衡阳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衡阳群众”志愿者注册达到78.8万人。“衡阳群众”活跃在交通路口、行业窗口、救灾一线、街头巷尾,成为雁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市民素质持续提升,斑马线礼让行人、红灯停绿灯行成为市民习惯,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说脏话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好人”“湖南好人”“衡阳好人”被传为佳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衡州大地有力践行,“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浓厚。

  如今,文明之花的种子已经植根于衡阳这片厚实的文化沃土,在各种长效机制的“浇灌”中开花结果,成为这座城市的永远追求和新常态,打造了一道永驻不走的靓丽风景。“衡阳规矩”“衡阳习惯”“衡阳自觉”让持久文明、全域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之风、文明之花成为雁城衡阳最亮的底色。

  法治衡阳:

  “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据悉,我市司法改革不断深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再获全国先进。社区矫正对象与安置帮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衡阳法院诉源治理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

  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衡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衡阳市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条例》《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宪法广场建设加紧推进,打造首档本土“以案说法”电视专栏,学法考法中心成为全国样板,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在全省推介。全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示范市申报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特别报道
美丽新衡阳款款入眼来
上行衡阳: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上行衡阳: 2020-10-23 2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