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常宁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侧记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与成色
——常宁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侧记
常宁城区新貌 ■郭兴成 摄
贫困户在曲潭街道金塘安置点的奔立尔就业扶贫车间上班。■钱辉 摄
梦幻油茶林。油茶业是常宁市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 ■崔建华 摄
贫困户参加培训学做“客家蛋卷”。 ■钱辉 摄
塔山瑶族乡贫困户彭先文在谷佳茶业务工,家门口就业年收入3万多元。图为彭先文在对茶树进行平枝。■郭华 摄
天堂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郭兴成 摄

  ■策划:王一花   统筹:吴薇   撰文: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袁毅华   郭华

  巍巍天堂山,清清宜水河,见证了百万常宁人民顽强拼搏,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奋斗足迹。

  “在与贫困决战的战场上,常宁人民尽锐出战,奋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与成色,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靓丽的答卷,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掷地有声。近年来,该市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目前,全市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 15239户47828人,已脱贫13665户4437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6.5%下降到0.45%,剩余的贫困人口年底将全面脱贫。

  去年,该市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其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经验相继被省委办公厅、省扶贫办推介。

  全力促增收,贫困群众生活变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常宁将握指成拳,砥砺奋进,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探索并稳定形成发展种养业、企业招录、工程项目、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增设公益岗位、外出务工等增收路径,撑起常宁脱贫的千斤重担。

  该市还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创业就业。今年新建扶贫车间50个,增设882个扶贫公益岗位,新投产的企业安置贫困劳动力2250人,1454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顺利就业,有了稳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则用低保兜底,使贫困群众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

  着力强保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聚焦“三保障”的硬核要求,常宁全力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场硬仗——

  义务教育方面注重均衡发展。投入资金4193.9万元,改造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筹措资金1.14亿元资助18.9万人次,雨露计划资助2619人;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完善“控辍保学”机制,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失学辍学。城区大力化解大班额,新建、扩建中小学13所,新增学位15000余个,二中新校区今秋已开始招生。

  基本医疗方面,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报销比例85%以上,100%实现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建制村均有卫生室,缓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安居方面,建成集中安置区77个,安置1961户6683人,分散安置354户1213人,全面完成“十三五”2315户789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并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政策兜底等帮扶措施,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统筹投入危改补助资金1.59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03户,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兜底保障通过“一季一专题”等举措,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下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社会救助效益的最大化。

  聚力补短板,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坚持基础先行,集中力量补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短板,消除制约发展的瓶颈。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方面投资1.25亿元,农村通自来水人口新增15.59万,4.4万名贫困群众喝上了自来水。2019年,融资12.5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一揽子推进五大片区安全饮水保障和四大骨干灌区项目,一体化解决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老大难”问题。

  道路交通方面,投入资金5.1亿元,完成自然村通水泥和沥青路840.3公里,窄路加宽473.6公里,安防工程662.7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班车”,连通了奔小康的致富路。

  农村电网改造投资2.7亿元,完成40个中心村、46个省级贫困村、124个普通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电讯、电商方面,4G网络、光纤、有线电视、“村村响”、“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建起了300多个农村电商网点,连偏远的塔山高寒山区、白沙等乡镇也能便捷地上网,在家门口就能收快递,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大力兴产业,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把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常宁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五个“全覆盖”。

  ——油茶产业扶贫全覆盖,围绕打造“全国油茶产业第一强县(市)”,财政投入260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按照每户新造油茶林1亩的标准给予1500元的奖补,新增万亩扶贫油茶林,15239户贫困群众每年油茶分红150元,可以持续受益。

  ——委托帮扶全覆盖。财政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按照贫困人口人均2000元的标准全覆盖,投入到经营主体,每年返本20%,按不低于7%的利息分红。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获得450元/人的产业委托分红。

  ——村社合一全覆盖。成立扶贫合作社367个,46个贫困村建扶贫专业合作社47个,实现村社合一全覆盖。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到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优质稻、有机茶、畜禽水产养殖、中药材等产业,过龙岭生态农业公司带动西岭镇平安、石山等6个村500余村民养殖“茶山飞鸡”,帮助120户贫困户增收170万元。

  ——光伏扶贫全覆盖。建成新石井村2.6兆瓦光伏项目、小松柏村2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46个贫困村集体年增收2.26万元,667户深度贫困户每年获3000元分红,受益期达20年。

  ——消费扶贫全覆盖。线上线下合力,激发全社会消费扶贫的积极性,今年该市机关单位工会经费70%用于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突破5040万元,动员机关单位和学校食堂采购扶贫产品。招商引进深圳德宝集团,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模式。举办消费扶贫月主题活动,副市长、乡镇长带货直播,电商平台现场推销农特产品上百万元。

  给力精气神,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坚持党建引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帮眼前与扶长远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每年集中表彰100名脱贫示范户,树立典型标杆。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孝亲敬老、绿色环保等文明风尚日益浓厚。引导贫困群众感恩图报、艰苦奋斗,贫困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将“情况最了解、问题最清楚、工作最能干”作为检验驻村干部的标准,在一线识别、考察、选拔使用干部,每年表彰100名最美扶贫人,激励党员干部奋战基层、服务农村,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努力创实效,有效实施“三项作战”

  五年来,常宁把初心使命落实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的主战场,主动担当、奋发进取。首先压实政治责任,健全“尽锐作战”的工作体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尽锐出战,派驻工作队235个、队员543名,7800多名机关干部与15123户贫困户结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市里主要领导带头“三走访三签字”,与市级领导一起带头联点、挂牌督战,乡镇、村组和部门尽锐出战,形成了真抓实干、总攻决战的热潮。

  其次是强化精准施策,保障“精准作战”的质量成色。坚持精准扶贫、脱贫,运用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跟踪。按“六个精准”要求,聚焦短板弱项开展“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脱贫质量“回头看”,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同时,坚持全体参与,形成“集群作战”的强大合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一聚内力: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优先保障脱贫刚性需求,2014年以来,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亿元;二强外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和“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活动,实现“社会扶贫APP”贫困户注册全覆盖、爱心人士注册72862人,累计对接帮扶成功15738次。

  牢记嘱托再出发,凝心聚力再奋斗

  不久前,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满怀深情地指出,“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刘达祥表示,常宁市要牢记嘱托再出发,凝心聚力再奋斗。聚焦剩余贫困人口,开展百日提升行动,补齐短板弱项发起最后总攻,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同时,提质提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两防一抓”,加强对脱贫人口跟踪监测,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与成色,防止返贫和边缘户掉队,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下一步,常宁市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相衔接的路径,聚焦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增加农民收入等重点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推动新时代常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奋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与成色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奋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与成色 2020-10-12 2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