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燕 通讯员 席加军
在衡阳县集兵镇山峰村,有这样一位驻村扶贫队长,她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发挥专业特长精准施策、发展产业,使贫穷落后的山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做着她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她就是廖红英。
廖红英是衡阳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在基层农技单位工作多年。2015年,她受组织安排到集兵镇山峰村担任扶贫队长。一顶草帽、一个公文袋、一本扶贫日志,成为办公室里最打眼的物件。国庆前夕,她最牵挂的就是帮扶对象何花元。
何花元是集兵镇山峰村一位贫困户,也是廖红英的帮扶对象,当时何花元家背负了40多万元的外债。廖红英在走访时,发现他家前后都是山,发展林下养鸡具有天然优势,于是个人拿出3万元借给他发展产业,买了2000只鸡,又请了县里的畜牧专业人员来做技术指导。
“他们两老的儿子没在身边,家里很穷,但是很有志气,也很有想法。”廖红英表示,她利用自身资源帮他们从广州联系批发商来收购养殖鸡。
据了解,第一批鸡除去开支,何花元赚了1万8千元。尝到了甜头的老何夫妇,开始甩开膀子大胆干,扩大规模,一年养三批鸡,出栏可达2万只,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三年时间还清了40万元欠款。
何花元对廖红英的帮助感激不尽:“她经常到到我们家里来看看,问我们做得怎么样了,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指导一些技术。”
贫困户祝和雄以前住在山坡下的两间破旧房屋,因两老体弱,不能劳作,家庭条件差,儿子一直没娶上媳妇。廖红英得知情况后,经常去祝和雄家里鼓励他儿子外出打工,还帮他联系到市里的一个工地做扎钢筋,收入有200多元一天,而且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
2016年国家出台异地搬迁安置政策,对无房户、危房户由国家补贴建房,廖红英立即把这一政策告诉祝和雄。2017年,祝和雄自己出1万元就住上了125平米的新房,如今儿子已结婚生子。
“没有想过有这么好的房子住,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现在一家住在这里好幸福。”祝和雄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廖红英说,一个村只有牢固的产业经济,才能保证村民稳定增收。于是她和村支部书记多次辗转外地,考察基地,以引进投资。由于山峰村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投资商们持观望态度。她率先说服丈夫杨邵衡回家乡发展,在山峰村建蓝莓基地100亩。在她的带领下,各投资商先后在村里建了油茶基地3000亩、沃柑基地200亩。村里规定,各基地用工要优先聘请贫困户,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水果基地的蓝莓精细管护用工需求大,杨邵衡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对常年长期固定的员工每月发工资3000元,每年支付工资总额达20余万。贫困户还可以土地入股,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增收。
如今,山峰村通过多种措施,解决了50多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同时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贫困户种植水果及养鸡。
“看到他们一张张笑脸,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就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廖红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