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衡阳县樟树乡中心小学教师刘东红坚守乡村学校30多年,将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
调皮孩子变乖了
当好一名教师,是她从教伊始便有的信念。“好”不仅是专业能力强,更在于师德素质高。对于一些让老师头疼的“熊孩子”,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她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引领他们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少年。
她把满腔热情和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育人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心呵护孩子们。在溪江乡连防小学工作时,班里有个非常调皮的小孩叫小龙(化名)。他经常用笔在别人衣服上画画,为了折纸飞机把别人作业本撕了,放学路上经常与同学打架……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个个避而远之。刘东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龙在每次课外活动课上表现都很突出,反应快,胆子大,组织能力强。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表扬了他,并决定由他担任班里文娱委员,协助老师上好课外活动课。小龙没想到自己能得到老师的“器重”,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此,他不仅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而且主动完成作业,一些不良行为消失了。更可喜的是,他对老师也特别尊重,见面就叫“老师好”,有事总是报告老师。像小龙这样经过刘东红悉心教育而转变过来的学生,在其教学生涯里不胜枚举。每一个孩子的转变,每次教育的成功,都让她感到欣慰与幸福。
学生称她“刘妈妈”
爱,是师者之魂。对待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刘东红都尽其所能用母亲般的爱去帮助他们。在刘东红的办公室里,放置着几件简易物件:热水瓶、瓷杯、木箱子、烤火炉和小药箱……这些东西都是为学生准备的。
2018年,刘东红担任五(一)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学生肖帅有次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额头摔破了。她得知情况,急匆匆拿了钱包就带着肖帅去医院。肖帅在医院缝针后,她更是寸步不离地细心照顾着,直到晚上其父母下班后赶到医院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班上孩子有头疼脑热的,她及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后,再用自备药品给孩子用药;遇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学生到校后,她都会细心地检查学生有没有磕着碰着或其他不适,有的学生弄湿了衣服,她会把自已孩子的衣服鞋袜给学生换上,把学生的衣服洗净晾干或烤干……渐渐地,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心系孩子乐奉献
刘东红的教师生涯中有13载在极其偏远的山区小学度过。山区学校的条件极为艰苦,教室地面凹凸不平,学生课桌松散不稳,冬天教室里寒风刺骨,夏天没有风扇酷热难耐。有天半夜突降大雨,屋里漏水被子被打湿,泥土地面上积水足有两寸多深。刘东红一夜未眠,但她收拾完后,第二天仍坚持给学生上课。
偏远山区的艰苦条件也导致了师资严重不足。每位老师都得包班,从语数到音体美,甚至劳动技术,从早到晚,中间没有休息。那时最吃不消的便是嗓子,刘东红也因此患上了声带息肉的顽疾。虽然如此,但她依旧坚持上两到三门课程,并担任班主任。学校领导要减少她的工作量,家人也劝她少用嗓子,但她因为惦念着讲台下的孩子们,总婉言相拒。本学期她继续担任班主任,上四门课程,每周课时达二十节,和全校教师一起挑起教育重担。
为了心中理想,刘东红30多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她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始终要遵循从师之道,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