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往年同期,今年境内的降雨量偏少一些。但从7月20日至今,水库已为灌区农田放水500多万立方米,现还有库容1350万立方米,可连续抗旱35天。即使是灌区最末端的稻田都灌溉到了,且有效增加了2000多亩,赢得了灌区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8月19日,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何先华向记者介绍该所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防汛抗旱指示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形成了党建引领水利事业发展、水利工作助推党建的双赢局面。
“三个结合”打造“三个阵地”
斗山桥水库1966年动工兴建,1967年大坝落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近年来,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结合管理所职能、水利工作特点、决胜脱贫攻坚,打造了党员示范阵地、党员活动阵地、协作共建阵地,全力提升全所党员素质,不断增强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结合管理所职能,打造党员示范阵地。根据业务特点,支部分成3组,建立灌区、库区、电站3个党员示范岗位责任区,以提升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奖惩,在除险加固、大坝美化亮化等工程中,19名党员轮流争当“义务监督员”,为工程节约开支10多万元。2019年7月,我市强降雨,斗山桥水库管理所错峰积极应对,使娄衡高速、衡昆高速和栗江河下游等地的15万群众免受洪灾。
紧扣水利工作特点,打造党员活动阵地。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斗山桥水库管理所支部着力打造室内与室外相协调、线上与线下相配套、标准与特色相结合的党员活动阵地。安排10多万元,改善了阅览室、文化园地等硬件设施,添置水利、党建等各类图书600余册,建立了高清电子显示屏和智慧党建文化栏,定期发布和更新信息。
决胜脱贫攻坚,打造协作共建阵地。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坐落于茅市镇斗山桥村,党支部主动与村里协作共建,座谈交流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管理所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数万元,邀请专家开展渔业和黄牛养殖技术讲座,助力斗山桥村15户贫困户成功创业;还为他们争取饮水安全项目21个;通过开展“微服务”,帮助解决上学、就医、住房、春耕生产等实际困难127个。目前,斗山桥村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42户,剩下的6户将在今年全部脱贫。同时,管理所还带动库区村民发展渔业和畜牧养殖,年产值过千万元。
“三个创新”激发党建活力
何先华告诉记者,管理所地处偏远,要抓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活动实效,才能不断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创新思政工作方法。“虚实相生”注魂。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场合,向职工讲透形势、讲清任务、讲明优势,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亲近职工,深入家庭,为职工办实事好事难事53件,强化职工的获得感。“结对互助”争先。坚持“带动周边、服务社会”理念,开展以“绿色水利、责任水利、幸福水利”为主题的“三个水利”建设,打造“上善若水,互助共赢”的团队文化,通过文化宣传、倡导践行等方式,大力打造水利文化建设品牌。近年来,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先后有10多名党员立功受奖。
创新主题党日形式。今年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旱特殊时期开展“云端”组织生活形式,通过“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微信群和QQ群等平台,组织在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工作相结合,拓展“主题党日+”模式,开展了“我是水利人我光荣”“爱岗敬业当先锋”“所兴为荣,所衰为耻”等活动,让主题党日活动接地气、有人气、出效果。
创新制度管理。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制定和完善职工上岗、学习培训、岗位责任、工程检查报告、事故处理报告、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中融入党建元素,结合支部实际和行业特色,进一步完善了党建方面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等21项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良好局面。10多年来,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没有一名党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忠于职守守护一方水安澜
近年来, 斗山桥管理所党支部牢牢抓住基层党建工作牛鼻子,以搞好水利工程管理, 确保水库大坝安全, 充分发挥水库工程防洪减灾效益为中心, 严格依法办事、勇挑社会责任、重视社会稳定,软硬件两手抓, 改革、发展双管齐下, 不断提高工程管理及自身建设水平, 水库工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该所党支部支委对待工作认真履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承诺,严格按照工作议程办事、民主决策。在2010年抗旱中,因渠道放水崩垮,何先华身先士卒抢险救灾,因公负伤住院一个多月。多年来,他作为支部领头羊,始终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工作原则,使支委会赢得了管理所干部职工的充分信任。2018年,管理所党支部主动派出两名党员驻村扶贫,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
多年来,该所党支部以提升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为核心,有效维护社会稳定。2013年1—8月,衡南县降雨仅626毫米,蒸发量却达1058毫米,水资源“入不敷出”。斗山桥水库坚持每天放水40万立方米,让灌区内数万亩水稻长势旺盛。面对湖南日报等众多媒体记者的惊叹,何先华道破玄机:“我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做到了早动手、早准备、早预防,及时准确向各级防汛办提供雨情、水情、汛情、灾情。”
据不完全统计,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守护一方水安澜,近年来在防汛抗旱中,为当地避免了数亿元经济损失。